老人骨折后容易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骨折引发的并发症,如肺炎、血栓和感染,以及老年人本身的基础疾病和身体机能下降。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就医、合理护理和积极康复。
1.骨折后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肺炎。老年人骨折后通常需要卧床休息,活动量减少,肺部通气功能下降,痰液难以排出,容易引发肺炎。护理时应注意定期翻身、拍背,鼓励老人做深呼吸和咳嗽练习,必要时使用雾化吸入治疗。
2.骨折后血液流动减缓,易形成血栓。卧床期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预防措施包括穿戴弹力袜、定期进行下肢按摩和被动活动,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
3.骨折后伤口感染风险高。老年人免疫力较低,骨折后伤口愈合慢,容易发生感染。护理时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必要时使用抗生素。
4.老年人基础疾病加重骨折风险。许多老年人患有骨质疏松、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不仅增加骨折风险,还会影响骨折后的恢复。治疗时应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控制,如补充钙和维生素D、调整血糖和血压。
5.身体机能下降影响康复。老年人肌肉力量减弱、平衡能力差,骨折后康复难度大。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包括物理治疗、功能锻炼和营养支持,帮助恢复身体机能。
老人骨折后容易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并发症和身体机能下降,及时就医、合理护理和积极康复是降低死亡风险的关键。家属和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发症,同时鼓励老人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