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是否需要手术取决于息肉的大小、数量和病理性质。大多数小息肉可以通过内镜下切除,无需手术,但较大的息肉或存在癌变风险时需要手术干预。息肉的形成与遗传、饮食习惯、炎症等因素相关,定期筛查和早期处理是关键。
1.息肉的性质决定处理方式。肠息肉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尤其是直径超过1厘米的息肉。内镜下切除是首选方法,包括圈套器切除术、内镜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于无法内镜切除的息肉或已癌变的患者,需进行外科手术,如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
2.息肉的大小和数量影响治疗方案。直径小于5毫米的息肉通常无需立即切除,但需定期复查。较大的息肉或数量较多时,建议尽早切除,以降低癌变风险。内镜下切除技术成熟,创伤小,恢复快,适合大多数患者。
3.息肉的病理检查结果指导后续治疗。切除后的息肉需进行病理检查,明确是否为良性或存在癌变。良性息肉切除后,需定期复查肠镜,监测是否有复发。若病理显示为恶性,需根据分期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化疗或放疗。
4.预防息肉复发和癌变的关键在于生活方式调整。高纤维饮食、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摄入、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息肉复发的风险。此外,控制体重、增加运动量和定期体检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后,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内镜下切除或手术治疗,并结合病理结果和生活方式调整进行综合管理,以降低癌变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