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后出现更加酸痛的现象可能是正常的治疗反应,亦或者是肌筋膜区域过度刺激所致。需分辨此现象是正常的肌肉组织恢复征兆,还是潜在错误操作或体质相关因素引发的不适反应。如果酸痛情况持续或加重,应尽快咨询专业医师。
1、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后酸痛的可能原因
(1)正常的治疗反应: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过程中,理疗师通过按压、推拿或干针刺激局部组织,以松解肌肉紧张或触发点。治疗后,肌肉纤维会出现轻微撕裂或疲劳,导致乳酸生成增多,从而引发酸痛。这种生理性疼痛通常在1–3天内缓解。
(2)治疗强度过大:当治疗施加的力度或时间过长,对身体特别敏感的人群可能造成二次损伤或炎症反应,导致酸痛加剧。
(3)受影响区域广泛:部分患者触发点分布较多,治疗区域较大,肌肉反应更明显。局部炎性因子释放增多,会让患者感受到更强的酸痛感。
(4)恢复期活动过度:治疗后肌肉需要时间修复,但如果进行剧烈活动或久坐久站,会影响恢复,甚至让疼痛加剧。
2、如何缓解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后的酸痛
(1)在治疗后24小时内,可以对局部进行冷敷,每次10–15分钟,减少炎症反应;冷敷后可以在后续的48小时内选择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恢复。
(2)适度拉伸治疗部位:拉伸运动有助于缓解肌肉张力,例如针对肩颈的颈部侧屈运动,或针对腰背的猫式伸展。但需注意动作缓慢且轻柔,避免进一步损伤。
(3)恢复期注意休息:症状缓解前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或维持过久的固定姿势,给予肌肉足够的修复时间。使用软性支撑,如腰垫或护颈器,以辅助减轻负担。
(4)必要时药物辅助:适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萘普生等,可减轻炎症和酸痛,但需避免长期使用,且在用药前咨询医生。
3、寻求专业帮助的必要性
如果经治疗后的酸痛持续超过72小时,疼痛加重、部位肿胀,或伴随其他不适,如麻木、乏力,应立即联系治疗师或骨科医生进行复查,确定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同时,以后治疗需减少强度,或者改用更温和的治疗方式,如低强度射频治疗、超声波理疗等。
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后的轻微酸痛通常是体内肌肉修复的正常现象,但需学会分辨异常反应并及时采取缓解措施。当不适持续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优化后续治疗方案,保障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