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折愈合后走路仍感到疼痛,可能与关节僵硬、软组织损伤未完全恢复或骨关节炎有关。适当康复锻炼、物理治疗和药物干预有助于缓解症状。
1、关节僵硬
骨折后长期固定可能导致脚踝关节活动受限,周围肌肉和韧带出现僵硬。建议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踝泵运动、踝关节旋转等,逐步恢复关节灵活性。每天练习2-3次,每次10-15分钟,可有效改善关节功能。
2、软组织损伤未完全恢复
骨折常伴随周围软组织损伤,如韧带、肌腱和肌肉的拉伤或撕裂。这些组织愈合时间较长,可能持续数月。热敷、按摩和超声波治疗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避免过度负重,使用弹性绷带或护踝提供支撑。
3、骨关节炎
骨折可能引发创伤性骨关节炎,导致关节软骨磨损,出现疼痛和肿胀。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缓解疼痛,硫酸氨基葡萄糖有助于保护软骨。严重时可考虑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或手术治疗,如关节镜清理术。
4、康复锻炼
康复锻炼是恢复脚踝功能的关键。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可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平衡板练习有助于提高本体感觉,预防再次受伤。建议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
5、饮食与营养
均衡饮食对骨骼和软组织修复至关重要。增加富含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鱼类和豆制品。补充胶原蛋白肽和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韧带和肌腱的修复。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减少炎症反应。
脚踝骨折后疼痛的恢复需要时间和耐心,结合科学的康复方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改善症状。若疼痛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潜在问题,如感染或骨折不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