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呼吸道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嗜酸性粒细胞在支气管中的过度浸润,表现为长期咳嗽,但通常不会引起气道阻塞,肺功能也多为正常。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症状,避免病情加重。
这种疾病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过敏反应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遗传因素使部分人对外界刺激如花粉、尘螨或空气中的污染物更敏感,同时自身免疫系统可能对一些过敏原产生过度反应,导致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环境因素如吸烟、粉尘暴露或长期接触化学物质会加重气管的炎症反应。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是疾病的诱因之一。嗜酸性粒性支气管炎的典型症状是持续性咳嗽,特别是在晚上或运动后加重,但很少出现喘息或呼吸困难,这使其易与其他呼吸道疾病混淆。如果长时间咳嗽超过8周,应警惕此类疾病,尽快就医进行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肺功能检测,以明确诊断。
治疗的重点在于控制炎症和缓解咳嗽。第一线治疗药物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或丙酸氟替卡松,它们能够直接作用于气道,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对于症状顽固的患者,可口服系统性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来增强疗效。抗白三烯药物如孟鲁司特对部分过敏性个体也有较好效果。在生活调理方面,建议采取低过敏饮食,避免接触常见过敏原,并通过雾化吸入生理盐水湿化气道,有助于减轻咳嗽症状。适度进行如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能够改善肺功能,但需避免吸入冷空气或雾霾天气锻炼。
一旦确诊,应遵医嘱坚持治疗,并定期复诊评估病情。若咳嗽伴有明显的呼吸困难、胸痛或无法控制的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引发严重的呼吸功能异常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