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并非不治之症,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风险,避免发生致命性并发症。腹主动脉瘤是指腹部主动脉因血管壁薄弱而异常扩张,其主要威胁在于瘤体破裂导致大出血,若不能及时处理,会危及生命。对于多数患者而言,通过筛查确诊后根据瘤体大小和病程进展情况,可选择个性化治疗。
腹主动脉瘤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吸烟及遗传背景。其中,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血管壁结构受损,高血压则增加血管壁的压力,而吸烟不仅损害血管内皮细胞,还会加速炎症反应。家族中有腹主动脉瘤病史也会显著提高患病风险。患者病情发展取决于瘤体直径、生长速度以及位置,病灶较小的瘤体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一旦扩张到5厘米以上,可能会出现腹痛、腰背部酸痛或突发性破裂出血等表现。
现阶段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影像监测、药物控制和手术干预。其中,小于5厘米且无症状的瘤体可定期进行B超或CT检查,观察其是否快速增大,并配合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及调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降低风险。当瘤体达到5厘米以上或有破裂风险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包括传统的开放性手术修复瘤体或微创腔内支架置入术(EVAR)。腔内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适用于瘤体条件合适的患者,而开放性手术适用范围更广,但恢复期较长。在治疗过程中,还应严格控制血压、戒烟及改善饮食习惯,建议增加高纤维食物,如全谷物和蔬菜,同时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由于腹主动脉瘤存在较高的潜在风险,特别是瘤体一旦破裂死亡率极高,建议中老年人尤其吸烟或患高血压者定期进行筛查。患者一旦出现持续腹痛或可触摸到腹部搏动性肿块,应立即就医排查,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延误救治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