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导致瘙痒和起疙瘩时,最关键是避免抓挠并尽快找到过敏源,同时可使用外用抗敏药物进行缓解。若症状持续加重,务必及时就医。
皮肤过敏通常是因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引发炎症而导致的。常见原因包括接触了某些化学物质、食物、药物,或因空气中的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刺激。衣物材质、洗涤剂残留和极端温度变化也可能成为诱因。过敏会导致皮肤发红、发痒、起疙瘩,有时甚至伴随肿胀或渗液。
如果仅是轻微的红疹,可以先用冷毛巾敷在瘙痒部位,减轻刺激感。不要想当然使用热水烫洗,因为高温可能导致皮肤屏障受损让症状加重。如果找到了可能的过敏原,例如新接触的化妆品或洗衣液,应果断停止使用,同时清洗受影响的皮肤部位。如果瘙痒难忍,可尝试外用一些抗组胺类药膏,必要时口服抗过敏药物。
过敏后,这些行为要尽量避免:抓挠、用含酒精的产品、高温洗澡等,否则可能导致皮肤继发感染或加重不适。如果过敏反复发作、皮肤大面积受损或无法确定过敏源,建议尽快就医检查过敏原,医生会提供系统治疗方案和防护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