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可能对健康造成较大威胁,需要尽早就医诊断和治疗。
骨髓炎是指骨髓及其周围骨组织受到病菌感染后引发的炎症。根据病程的长短,它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造成骨髓炎的原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细菌感染,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它可能通过血液传播、开放性骨折或手术等途径侵入骨骼。一旦骨髓炎发生,病菌会破坏骨组织,导致骨质疏松、骨膜剥离,甚至骨坏死。
急性骨髓炎通常起病较快,会出现高烧、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甚至伴随全身不适。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感染未完全清除,急性可能会转变为慢性,而慢性骨髓炎往往特征不明显,症状如反复骨痛、瘘管流脓等,持续时间更长且治疗难度大。
如果怀疑患有骨髓炎,建议尽快到医院进行专业检查,比如血液培养、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感染范围和病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在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采用抗生素杀菌,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清创。平时要注意保护好伤口,避免细菌感染,增强免疫力以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