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的常见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影响、生理问题、外伤及基础疾病的诱发,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并阻塞肺动脉。了解具体病因有助于预防和及时应对。
1、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比如抗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因子VLeiden突变。家族里有血栓病史的个体可能遗传易感性,需要定期检查凝血功能。一旦确诊存在遗传性风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进行预防。
2、环境因素
久坐、长时间旅行(如长途飞机)及吸烟是肺栓塞的常见环境诱因。久坐导致血液循环变慢,容易引发静脉血栓,而吸烟则会损伤血管壁增加血栓风险。避免久坐,养成定时活动的习惯,必要时还可穿着医用弹力袜,能有效降低风险。
3、生理因素
身体的激素变化(如妊娠或服用含激素的避孕药)会使血液更容易形成血栓。妊娠期间,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导致血流受阻也是重要的因素。女性应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避孕方式或进行定期产检,确保血流通畅。
4、外伤
骨折、外科手术及其他创伤可能引发深静脉血栓,这些血栓有可能发展为肺栓塞。手术后需遵医嘱尽早下床活动,同时辅助使用低分子肝素注射等抗凝药物,有助于降低血栓风险。
5、基础疾病
一些慢性疾病如癌症、心脏疾病或感染性疾病会增加肺栓塞风险。例如,癌症患者体内的凝血因子紊乱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这些患者应密切监测病情发展,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或溶栓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或阿替普酶)。
肺栓塞往往因多个因素交织引发,应结合个人的遗传、生活习惯及身体疾病情况做好预防,以降低危险。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典型症状时,要警惕并立即就医,通过及时治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