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包块在女性中并不属于多发病,但在有盆腔炎病史、反复感染或治疗不彻底的女性中相对常见。其主要由感染引起,可累及输卵管、卵巢及周围组织,形成囊肿或脓肿等包块,需要警惕可能带来的生育问题与其他并发症。
盆腔炎性包块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最常见的原因是生殖道上行感染,病原体有可能是淋病奈瑟菌、衣原体、厌氧菌等。频繁不洁性生活、宫腔手术、子宫内避孕器的使用和个人卫生不佳等,均可增加感染风险。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也可能导致炎症加重并形成包块。临床表现包括下腹坠痛、发热、月经紊乱、不孕以及白带增多。对于病情较重或包块较大的患者,还可能出现高热寒战、剧烈压痛和急性盆腔腹膜炎症状。
治疗方式的选择基于包块的大小、性质和患者具体情况。药物治疗是常见选择之一,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联合多西环素和甲硝唑)可用于控制炎症;若为较大脓肿,也可考虑超声引导下穿刺或引流术。手术干预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疑似恶性变化的包块,推荐腹腔镜手术以清除病灶,同时结合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为预防病情进展,应规律随访并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在饮食和生活方式上,可通过补充高蛋白食品(如鸡蛋、瘦肉、鱼类)和丰富的维生素摄入(如新鲜蔬菜和柑橘类水果)来增强免疫力,同时避免熬夜与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为减少盆腔炎性包块发生风险,应重视妇科定期检查和个人卫生。若已确诊盆腔炎,则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足量全程治疗;生殖道操作后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防感染扩散。一旦出现持续性腹痛、不规则出血或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以避免演变成较为复杂的盆腔包块或对生育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