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肿瘤,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二至八,但它是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中需要警惕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肿瘤主要来源于肾上腺髓质或副神经节,能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突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并伴随一系列特征性症状。
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的剧烈头痛、心悸、面色苍白、多汗及高血压,这些症状通常呈阵发性,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在部分病例中,还可能伴有焦虑、体重减轻、恶心或腹痛等表现。其病因可能涉及遗传(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型、冯·希ppel-林道综合征等家族性综合征)、环境诱因(如长期慢性应激、高温环境)及生理性因素(如妊娠期改变)等。有时,腹部外伤或手术也可能刺激肿瘤导致急性爆发。
诊断嗜铬细胞瘤需要结合血浆及尿液中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或MRI)来确定肿瘤的部位和大小。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尤其是腹腔镜手术最为常用。在术前需通过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饮食上应注意减少含咖啡因类刺激性食品摄入,避免精神刺激,以及适当进行减压运动如瑜伽或冥想。
一旦出现上述典型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诊治,因为未治疗的嗜铬细胞瘤可能导致心衰、中风等严重并发症。高危人群比如家族有相关遗传病史者,应定期监测以早期筛查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