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狭窄确实可能引发高血压,因为肾动脉狭窄会导致肾脏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从而引起血压升高,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原因。
肾动脉狭窄是指供血至肾脏的动脉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或其他因素而发生变窄,导致肾脏血液供应下降。当肾脏感受到缺血时,会分泌更多的肾素,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血管收缩和体内钠、水潴留,从而使血压持续升高。如果长期未能控制,可能会导致肾功能进一步下降,心血管病风险增加,甚至出现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症状通常表现为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夜尿增多、下肢浮肿和乏力等,部分患者可能还会伴随蛋白尿或永久性肾功能损伤。
对于肾动脉狭窄引起的高血压,治疗需结合病因和患者个体情况综合评估。药物治疗方面可使用ACEI(如贝那普利)、ARB(如缬沙坦)和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等药物控制血压,但要特别监测肾功能情况。非药物方案包括运动和低钠饮食,其中过量摄取盐分的患者可尝试低钠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5克以内。更为严重的肾动脉狭窄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如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PTRA)、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或肾动脉旁路术等,以直接改善血流供应。
如果怀疑自己因肾动脉狭窄导致高血压,建议尽早就医,行相关检查如肾功能检测、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等,明确诊断并接受专业治疗,以避免更为严重的器官损伤和高血压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