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异常需要在消化科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肝脏疾病或其他相关问题,主要包括肝功能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必要的病理学检查。
肝功能血液检查是关键,用于评估肝脏损伤和功能状态。需要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胆红素、白蛋白以及凝血功能。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损伤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胆汁淤积或蛋白合成功能受损。如果发现异常,还可以补充进行乙肝、丙肝病毒指标检查,判断是否为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问题。血清铁蛋白、铜蓝蛋白及免疫学检查(如自身抗体)也可能用于筛查某些特殊肝病如血色病或自身免疫性肝炎。
影像学检查则是进一步明确病因的重要手段。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肝脏的形态、结构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脂肪肝、肿瘤或其他病变。磁共振成像(MRI)和增强CT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影像信息,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肝硬化、血管异常或肝内实质性病变。如果血液和影像学检查不能明确病因,可能需要通过肝脏病理活检来观察组织学改变,为确诊提供依据。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摄入过多酒精、脂肪以及药物,这些都会加重肝脏负担。均衡饮食、作息规律、控制体重对肝脏健康有重要作用。确诊有肝病的患者,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如病毒性肝炎可选择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肝硬化患者可能需使用利尿剂或内镜治疗减轻门静脉高压;脂肪肝可以尝试地中海饮食加有氧运动改善。发现肝功能异常时,应尽早到消化内科检查,明确病因后才能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