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通常是指肺部出现小于3厘米的局限性病变,它可能是良性病灶,也可能是某些恶性病变的早期表现,因此需要根据病因和特征。
从遗传因素来看,家族中如有肺癌或肺部疾病史,患肺结节的概率会增加;这种情况可能与家族基因突变有关。环境因素如长期吸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石棉、苯)及空气污染物也会刺激肺部,引发慢性炎症或组织异常形成结节。自身免疫系统紊乱(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感染(如肺结核或真菌感染)及肺部损伤(如慢阻肺、尘肺病)都是较常见的生理因素。外伤或手术造成肺组织局部受损,也可能促进结节形成。病理上,许多良性病变如炎性肉芽肿、硬化性血管瘤,甚至恶性变化如腺癌、鳞癌都可能形成肺结节,这些需要影像学和病理进一步明确。
针对肺结节的治疗或管理,良性结节一般定期随访观察,常见的方式是每3-6个月通过胸部CT评估大小和形态变化。对于感染性结节,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或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是有效选择。如果发现结节边缘不清晰、有分叶征或增长迅速,则需要通过PET-CT或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必要时实施小幅或全肺叶切除术。除了医疗干预,戒烟、避开有害气体、提升免疫力也是预防结节扩大的重要措施。
早期发现肺结节是保障健康的关键。如果近期体检中发现肺结节,应配合医生完成相关影像检查和随访,避免病情延误。尤其是边缘不规整或有生长迹象的结节,建议及时就医进一步筛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