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髓炎和强直性脊柱炎都是以“强直性”命名的疾病,但本质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病症。前者是一种以脊髓炎症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而后者则是以脊柱关节病变为主的风湿性疾病。
强直性脊髓炎,主要由免疫系统攻击脊髓神经引起,表现为脊髓内的急性炎症,其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感染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患者通常会有突然出现的四肢麻木、乏力、感觉异常甚至排尿排便功能障碍。这种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而强直性脊柱炎是慢性炎症性疾病,多源于遗传因素(如HLA-B27基因阳性)和免疫系统紊乱。它表现为骶髂关节及脊柱关节的慢性疼痛与僵硬,患者早晨疼痛较重,活动后可能缓解,长期不治疗可能发展为脊柱畸形和活动能力丧失。
针对强直性脊髓炎,治疗需要控制炎症反应和神经损伤。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通常用于缓解急性症状,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有助于控制长期炎症;严重者可考虑血浆置换。而对强直性脊柱炎,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是缓解疼痛的常规选择,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能够有效控制自身免疫反应,物理治疗(如游泳、拉伸运动)可维持脊柱灵活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尤其需要关注日常站姿和睡姿,避免长时间驼背或前屈。
如果身体出现类似症状,应根据表现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脊髓核磁共振检查适用于强直性脊髓炎,而强直性脊柱炎确诊则常需依赖X光或磁共振影像学评估骶髂关节,同时配合基因检测等辅助检查。越早确诊治疗,恢复预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