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肠套叠的典型症状包括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以及腹部可以摸到肿块,而这些症状多在突然发病后迅速出现。家长发现任何一个症状都应尽早带宝宝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肠套叠是一种常见于婴幼儿的急腹症,其最重要的表现是阵发性的哭闹。发病时,婴儿会因为疼痛突然大哭,呈间断性发作,每次几分钟后会缓解,此时宝宝可能表现得正常,但随后疼痛又会复发。呕吐也是肠套叠的重要特征,最初可能是奶或食物,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带有黄绿色的胆汁状液体。很多患儿会出现特征性的“果酱样血便”,即便便中带有鲜血或呈暗红色果酱状,这是由于肠管受压导致黏膜坏死引起的出血。腹部检查时,有经验的医生可能会摸到特征性的腊肠状包块,多位于右上腹或中腹部位置。
若怀疑肠套叠,家长应立刻带宝宝前往医院进行检查与治疗。早期确诊后,气灌肠复位是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它通过气体压力将套叠的肠段复位,成功率高且创伤小。如果复位后症状缓解,要在医生指导下观察饮食,避免立刻进食油腻或难消化食物。若病情较重或治疗不成功,可能需要手术介入,通过开腹或微创手术将套叠的肠段分开。手术后应特别关注婴儿的身体恢复情况,如体温、饮食及排便状况。
为预防婴儿肠套叠复发,家长需关注宝宝日常饮食搭配,尽量选择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让孩子猛吃猛喝或长时间剧烈活动。发现宝宝腹部不适或消化异常时,需尽早咨询医生并定期检查,确保肠道健康。通过对早期症状的敏感识别和迅速处理,能够有效降低肠套叠的疾病风险,保障婴儿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