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损伤的治疗原则包括立即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尽快明确损伤程度,并综合使用手术治疗、支持治疗以及抗感染治疗等措施来对症处理。
1、评估与生命支持
十二指肠损伤通常由严重外伤(如钝器伤或穿透性外伤)引起,患者可能会出现休克或其他生命危险。应立即评估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和呼吸,保证气道通畅、补充液体维持循环,并输血纠正可能的失血性休克。这是所有治疗的基础。
2、影像检查与损伤分级
明确诊断和了解损伤程度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常用的检查方法有:
CT扫描(尤其是增强CT):可以精确定位受损部位,评估出血和周围脏器受累情况。
腹腔穿刺或腹腔镜检查:在不明确诊断时,可快速探测是否存在腹腔内感染或其他损伤。
根据受损程度(如轻微擦伤或穿孔),将损伤分为I到V级,指导后续治疗决策。
3、手术治疗
严重损伤通常需要手术干预来修复受损的十二指肠,举例包括:
简单缝合修补术:针对Ⅰ级或Ⅱ级的轻微损伤,直接缝合即可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
十二指肠引流术:损伤较重且伴有广泛感染、瘘管或大范围撕裂时,需辅以引流管减少压力和分泌物堆积。
复杂修复术:重度损伤(Ⅳ级或Ⅴ级)甚至合并周围脏器损伤时,可能需要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术,或联合胰腺、胃等器官重建手术。
4、支持治疗与药物干预
在手术后期,需要加强全身支持治疗,避免术后并发症:
抗感染治疗: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特别是术后腹腔感染和脓毒症。
营养支持:受伤后患者消化功能下降,通过静脉营养或营养管恢复营养供给。
胃肠保护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帮助减少胃酸,减轻十二指肠压力。
5、术后康复与随访
手术完成只是治疗的开始,定期随访评估损伤愈合情况也很重要。必要时再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认是否存在瘘管、狭窄等并发症,早期干预避免严重后果。
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复杂创伤,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稳定生命体征以及实施个性化的手术修复方案。尽早到医院就诊是保命的关键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