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急性肠炎多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饮食不当引起,需要及时就医以防止病情加重。
急性肠炎是小儿常见的一类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发热、腹痛,有时还伴随食欲减退或精神萎靡。引起这种疾病的常见原因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不洁饮食导致的致病菌感染,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或者过多进食油腻、高糖食物,导致肠胃功能紊乱。
如果是病毒感染,这类急性肠炎常具有传染性,尤其在幼儿园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容易传播。细菌感染则往往与进食污染食物或饮用不洁水源有关,比如吃了不当保存的剩菜剩饭。饮食不当引起的肠炎可能是由于突然改变饮食习惯或者过量摄入高脂肪和高糖零食,导致肠胃负担过重。
在家庭护理中,要注意预防幼儿脱水的风险,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口服补液盐。同时,饮食要尽量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和生冷食物。出现持续高烧、频繁呕吐、血便等情况时,应尽快带孩子就医,明确感染原因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