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肺是指肺部影像学检查中呈现大片白色阴影的病变,原因包括感染、吸入性损伤、免疫性疾病等,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对症治疗是关键。
1、感染性因素是白肺常见的原因之一。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肺部,引发炎症和渗出,导致肺部影像学改变。COVID-19、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感染都可能导致白肺。针对感染性白肺,需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抗病毒、抗菌或抗真菌药物。
2、吸入性损伤也是白肺的诱因。长期暴露在有害气体、粉尘或烟雾中,会导致肺部组织受损和炎症反应。例如,吸入氯气、氨气等化学物质或长期接触石棉、硅尘等职业性粉尘。治疗上需脱离有害环境,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必要时进行氧疗或机械通气。
3、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白肺需特别关注。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系统疾病可能累及肺部,导致间质性肺炎或肺泡出血。这类白肺的治疗主要依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同时需密切监测药物。
白肺的症状通常表现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是常见的表现,患者可能感到气短或需要频繁深呼吸。咳嗽可能为干咳或伴有痰液,痰中带血提示病情较重。发热、乏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也可能伴随出现。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病因和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治疗白肺需根据具体病因制定方案。药物治疗方面,抗感染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是常用选择。氧疗和机械通气是改善呼吸功能的重要手段。物理治疗如呼吸训练、体位引流有助于改善肺部功能。饮食上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鱼类、新鲜蔬果,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有助于增强体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发现白肺症状,尤其是持续或加重的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避免吸烟和接触有害气体,注意个人防护,能有效降低白肺发生风险。早发现、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