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和胃糜烂主要由胃黏膜受损引起,常见原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过多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节和生活方式改善。
1、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溃疡和胃糜烂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细菌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层,导致胃酸侵蚀胃壁。治疗上,采用三联或四联,包括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和铋剂,通常需要持续治疗7-14天。
2、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会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导致胃黏膜受损。对于因药物引发的胃溃疡和胃糜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更换药物或搭配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或米索前列醇。
3、胃酸分泌过多也是重要原因。胃酸过量会直接侵蚀胃黏膜,尤其是空腹时。治疗上,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减少胃酸分泌,同时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和过冷过热的食物。
4、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压力过大和饮食不规律会加剧胃黏膜的损伤。戒烟戒酒、减少压力、规律饮食对胃健康至关重要。建议每天定时进餐,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避免暴饮暴食。
5、饮食调节在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推荐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燕麦粥、蒸鸡蛋、香蕉等,避免食用酸性强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碳酸饮料。适量饮用温开水或蜂蜜水,有助于中和胃酸。
6、生活方式改善同样不可忽视。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促进消化和减轻压力。同时,建议每天进行10-15分钟的深呼吸或冥想练习,帮助放松身心。
胃溃疡和胃糜烂的治疗需要综合药物、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改善生活习惯,避免复发。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