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可能引发胆囊炎、胆管阻塞、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需及时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溶石、体外震波碎石和胆囊切除术。
1、胆囊炎
胆囊结石常见的危害是引发胆囊炎。结石堵塞胆囊管,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细菌感染后引发炎症。症状包括右上腹剧痛、发热、恶心等。急性胆囊炎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胆囊穿孔或脓肿。治疗上,可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根据情况选择胆囊切除术。
2、胆管阻塞
胆囊结石可能掉入胆总管,造成胆管阻塞,引发黄疸、皮肤瘙痒、尿色深等症状。胆管阻塞还可能引发胆管炎,严重时导致败血症。治疗方法包括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或手术切除胆囊和清除胆管结石。
3、胰腺炎
胆囊结石掉入胆总管后,可能堵塞胰管,引发急性胰腺炎。胰腺炎症状包括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上需禁食、补液,必要时进行内镜或手术治疗。
4、胆囊癌风险增加
长期胆囊结石未治疗可能增加胆囊癌的风险。胆囊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可能出现腹痛、体重下降、黄疸等。预防胆囊癌的关键是及时治疗胆囊结石,避免慢性炎症刺激。
5、消化功能受损
胆囊结石影响胆汁的正常分泌,导致脂肪消化吸收不良,可能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饮食上应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
胆囊结石对身体的危害不容忽视,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是关键。若出现右上腹疼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有助于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对于已确诊的患者,应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避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