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动物的体味常对于防御捕食者和维持生存具有重要意义。人类的异常体味常由臭汗症(bromhidrosis)引起,臭汗症经常被贴上很强的社会烙印,给患者带来颇大的社交和心理影响。
在臭汗症中,为家喻户晓的名称是足部臭汗症和腋部臭汗症(axillarybromhidrosis)。其中,腋臭俗称狐臭,是双侧腋下发出刺鼻的特殊臭味。在诞生于8世纪的日本古老诗集《曼约书》中,就记载了一位经常被儿童揶揄的腋臭患者。
除了常常给成人带来困扰,腋臭亦可发生于儿童。以下我们先通过1则「饶有兴味」的案例[1],来了解儿童腋臭的原因和处理。
一
先后出现腋臭的一对双胞胎姐妹
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对6岁的同卵双胞胎姐妹。这对双胞胎中姐姐的腋窝间断散发出令人不悦的臭味,她并无多汗症,同期妹妹并无异常。
尽管女孩经常用肥皂洗澡,但腋窝中总有一种多日未洗澡的人发出的典型臭味。女孩并未过度或经常进食洋葱、大蒜、芦笋或辛辣食物。
母亲担心这种腋臭可能预示着性早熟。然而,医生经查体发现双胞胎姐姐和妹妹的身高处于第90百分位,在生长曲线图上并未显示青春期身高骤增的迹象。腋窝是这种刺鼻气味的唯一来源,其他身体部位(包括外)并无异味。此外,女孩并未出现第二性征,无甲状腺肿大。
有趣的是,几个月后双胞胎中妹妹的腋窝也开始持续出现刺鼻气味,后者与姐姐的腋臭气味非常相似。百思不得其解的医生为这对双胞胎进行了一系列内分泌检查,包括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雌激素、雄激素水平,但其结果均无异常。
后续经过两位经验丰富的儿科皮肤科专家会诊后,考虑无需进行腋窝活检或汗液成分分析,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腋臭,双胞胎的母亲终采取保守治疗。
二
臭汗症与哪些因素有关?
多汗常常是臭汗症(包括腋臭)的基础,皮肤表面细菌在臭汗症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棒状杆菌常在腋臭的发病过程中兴风作浪。
简而言之,臭汗症是原本自然无味的汗腺分泌物在细菌作用下被生物转化为具有挥发性的臭味气体分子[2-3]。
臭汗症可能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尤其是亚洲人群。迄今为止,全球关于腋臭的英文文献中,近90%来自东亚国家或地区(中国、日本、台湾和韩国),其中1/3来自中国,尤其近10年来国内研究骤增[2]。
数十年来关于腋臭的研究数目[2]
不注意卫生、患有糖尿病、间擦疹、肥胖等促进细菌过度生长的潜在疾病,可能使臭汗症进一步加重。
鼻腔异物引起的儿童臭汗症尤其值得关注,其原因在于鼻腔黏膜血供丰富,局部感染产生的刺激性物质容易进入血液循环,后经汗液排出[4]。臭汗症与耳垢的湿度或粘着性之间可能存在强相关性[5]。
三
令人不悦的臭汗症是怎么形成的?
人体汗腺主要包括小汗腺和顶泌汗腺(曾被称为大汗腺)两种类型,成人含有多达400万个直接开口于体表的小汗腺[1]。臭汗症的产生与这两种汗腺有关,臭汗症患者的顶泌汗腺更多、更大。
除了唇红、甲床、鼓膜、乳头、部分外黏膜等部位,小汗腺几乎遍布全身,以手掌、足底、腋窝为多见,其主要功能包括通过汗液排泄来参与体温调节。小汗腺的大分泌量可达到3升/小时以上[4]。小汗腺分泌的汗液通常无臭味,因其成分中水含量接近。
小汗腺相关臭汗症的原因可能包括摄入洋葱、大蒜、芦笋、香料(咖喱粉)等令人“津津有味”的食物、药物(如青霉素、溴化物)、代谢性疾病(如上周介绍的三甲胺尿症引起的鱼腥味、苯丙酮尿症引起的鼠尿味)等。细菌降解被汗液浸渍的皮肤角质层可能参与了这种臭汗症的发病过程。
顶泌汗腺主要存在于腋窝、乳晕、会阴、脐周等局部区域。与顶泌汗腺有关的臭汗症是腋臭的常见类型。顶泌汗腺可分泌少量的油性液体,顶泌汗腺直接排出皮肤的分泌液一开始并无异味,然而由这些分泌液营造的局部环境是体表多种常驻细菌钟爱的“狂欢之所”,在这些细菌的降解作用下,其产物中含有的短链脂肪酸、氨等物质可发出浓烈的气味。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顶泌汗腺在出生时即已存在,但顶泌汗腺的分泌主要受性激素的影响,因此直至青春期才达到功能状态。情绪紧张时亦可促进其分泌。
四
腋臭有哪些表现与影响?
腋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其主要表现是双侧腋窝持续散发出令人不悦的、浓烈的特殊气味,这种气味多被描述为刺鼻、腐臭、发霉或酸臭的气味。有时外、肛周、乳晕部等其他部位亦可发出这种臭味。
腋臭常始于青春期,女性发病年龄可能更早,但可见于任何年龄,10-30岁的人群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腋臭气味可随之逐渐变淡[2]。患者常有家族史,夏天出汗或运动后腋臭更为明显。
有学者还对腋臭程度进行了分级,下表为Park和Shin分级,对治疗前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6]:
由于腋臭的气味可能在人际交往中传达强烈的非语言信号,这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交尴尬,儿童或成人亦可能因此受到同伴的嘲笑、歧视、疏远,从而产生社交回避。
有时,腋臭患者可合并色汗症(chromhidrosis),以黄色多见,这是汗腺(以顶泌汗腺为主)分泌的着色汗液,常由产生色素的细菌引起。
五
腋臭有哪些防治策略?
预防策略上,建议经常洗澡,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保持腋窝清洁卫生,减少局部出汗可形成不利于微生物繁殖的微环境,从而尽可能预防腋臭的发生。注意避免进食咖喱、洋葱、大蒜和酒精等可能诱发腋臭的食物。前述方法也是治疗腋臭的一般措施。
减轻腋臭的一般措施
腋臭的治疗策略上,可选择剔除腋毛以减少局部寄生菌数量,建议每日使用抗菌肥皂,如果反复使用抗菌肥皂造成皮肤刺激,则可选择每隔一天交替使用普通温和肥皂和抗菌肥皂。腋臭的药物治疗可能包括含铝盐的止汗剂(10%~20%氯化铝溶液)、局部抗生素(1%克林霉素或2%红霉素)[1]。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保守的治疗方法可能适用于轻度病例,但通常难以治。对于难以控制的严重病例,还可酌情选择腋窝局部注射肉毒毒素、激光或微波治疗、外科手术治疗。
然而,这些方法对于儿童的性与有效性尚未完全明确。例如,部分药物可能引起局部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或皮肤刺激,长期使用局部抗生素也会增加细菌耐药的风险。
总结
综上所述,包括腋臭在内的臭汗症是为大众所熟知的疾病名称,臭汗症可合并多汗症或色汗症。臭汗症是原本自然无味的小汗腺或顶泌汗腺分泌物在细菌作用下被生物转化为臭味挥发性气体分子。臭汗症的原因可能闻所未闻,与鼻腔异物者值得关注。
腋臭不仅给成人带来困扰,也可能给儿童(尤其是青少年)的社交与心理带来很大影响。腋臭的治疗手段包括剔除腋毛、使用抗菌肥皂、局部使用止汗剂或抗生素、注射肉毒毒素、激光或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