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怎么引起的 原因有哪些

关键词: #尿毒症
关键词: #尿毒症
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终末期的表现,主要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炎等疾病长期损害肾功能导致。遗传因素、药物损伤、尿路梗阻等也可能诱发。
1. 遗传因素
部分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Alport综合征会逐渐破坏肾单位,约50%的多囊肾患者60岁前会发展为尿毒症。基因检测可早期发现风险,亲属中有肾病患者建议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
2. 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重金属(铅、汞)、工业溶剂(苯、甲醛)会损伤肾小管。某些抗生素(庆大霉素)、镇痛药(长期服用布洛芬)具有肾毒性。日常需做好职业防护,避免滥用药物。
3. 生理因素
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两大主要诱因。持续高血糖会破坏肾小球滤过膜,约30%的1型糖尿病患者20年后出现肾衰竭。血压超过140/90mmHg会加速肾动脉硬化,控制血糖血压是关键。
4. 病理进展
慢性肾炎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每年下降2-5ml/min,当降至15ml/min以下即进入尿毒症期。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等需通过肾活检确诊,早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可延缓进展。
5. 治疗手段
血液透析每周需3次,每次4小时;腹膜透析每日换液3-5次。肾移植5年存活率达80%,但需终身服用抗排异药(他克莫司、霉酚酸酯)。饮食需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0.6g/kg),选择低磷食物如冬瓜、苹果。
预防尿毒症需从控制基础疾病入手,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高血压患者血压需低于130/80mmHg。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检查血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早期发现肾功能异常。已确诊慢性肾病患者要避免高盐饮食、剧烈运动和肾毒性药物,延缓进入透析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