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肝功能异常有什么表现

孕妇肝功能异常可能表现为皮肤黄染、乏力恶心、尿液深黄,严重时出现凝血障碍或意识模糊。常见原因包括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病毒性肝炎或妊娠急性脂肪肝,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评估确诊。
1.皮肤与黏膜变化
肝功能异常时胆红素代谢受阻,孕妇可能出现皮肤或眼白发黄(黄疸),部分患者伴随皮肤瘙痒。这种症状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尤为典型,多发生在孕中晚期。
2.消化系统症状
肝功能受损会导致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与早孕反应不同,这些症状可能持续加重。妊娠剧吐或HELLP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上腹疼痛,疼痛区域集中在右上腹。
3.排泄物异常
尿液颜色加深呈浓茶色,粪便颜色变浅如陶土样。胆汁酸升高时瘙痒症状夜间加重,影响睡眠质量。严重肝功能损害可能出现牙龈出血或皮下瘀斑。
4.全身性反应
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低热持续需警惕。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可能快速出现意识模糊、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这种情况属于产科急症。
治疗方面需根据具体病因制定方案。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选用熊去氧胆酸改善胆汁淤积,剂量通常为每日10-15mg/kg。严重瘙痒可短期使用苯巴比妥,但需监测胎儿情况。病毒性肝炎患者需评估是否需抗病毒治疗,替诺福韦等药物在孕期相对安全。饮食调整建议采用高蛋白低脂方案,每日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摄入不少于80克,避免动物内脏。适量补充维生素K可改善凝血功能。
孕妇发现肝功能异常应立即进行肝功能复查,包括ALT、AST、总胆汁酸等指标检测。孕晚期每周需进行胎心监护,警惕突发性胎儿窘迫。任何伴随腹痛、视物模糊或意识改变的情况必须急诊处理,这类症状可能预示子痫前期或肝衰竭。规范产检能早期发现多数妊娠相关肝病,孕前肝功能筛查可降低母婴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