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缺铁性贫血主要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导致,需通过饮食调整、铁剂补充及病因治疗改善。常见原因包括饮食缺铁、慢性失血、胃肠疾病等。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遗传性铁代谢异常易发缺铁性贫血,如遗传性血色病基因突变导致铁利用障碍。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血清铁蛋白,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静脉补铁。
2.环境因素
长期素食或偏食造成铁摄入不足,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吸收率仅2-20%。建议每日摄入50g红肉、每周1次动物肝脏,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柑橘类水果促进吸收。
3.生理因素
女性月经期失血、妊娠期铁需求倍增是常见诱因。育龄女性每日需18mg铁,孕妇后期需27mg。可食用高铁早餐谷物(每份含8-10mg铁),配合含铁炊具烹调。
4.病理因素
消化性溃疡、痔疮慢性失血每日失铁2-4mg。胃切除术后患者铁吸收率下降50%,需每3个月检测血红蛋白。炎症性肠病导致铁吸收障碍时,建议使用多糖铁复合物等温和铁剂。
5.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