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怎么引起的 七大原因需知

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终末期的表现,主要由慢性肾脏病进展、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小球肾炎、多囊肾、药物损伤及尿路梗阻七大原因导致。控制基础疾病、规范用药、定期监测肾功能是预防关键。
1.慢性肾脏病进展
长期未控制的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会逐渐破坏肾单位,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至15ml/min以下时进入尿毒症期。需每3-6个月检查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低于30ml/min需启动透析准备。
2.糖尿病肾病
持续高血糖导致肾小球高滤过和基底膜增厚,约20%-40%糖尿病患者在10-20年后发展为尿毒症。严格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7%)、血压(<130/80mmHg)可延缓进展,必要时使用SGLT-2抑制剂类药物保护肾功能。
3.高血压肾病
血压长期超过140/90mmHg会引起肾小动脉硬化,肾脏缺血性萎缩。ACEI/ARB类降压药(如缬沙坦、贝那普利)兼具肾脏保护作用,需配合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5g)和体重管理。
4.肾小球肾炎
IgA肾病、膜性肾病等免疫性肾炎反复发作会导致肾小球硬化。激素(泼尼松)、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可控制活动性病变,严重蛋白尿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0.6-0.8g/kg/天)。
5.多囊肾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双肾出现多个囊肿压迫正常肾组织。托伐普坦可减缓囊肿增长,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囊肿破裂,终末期需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6.药物肾损伤
长期滥用NSAIDs(如布洛芬)、含马兜铃酸中药(如关木通)或造影剂可造成间质性肾炎。用药前评估肾功能,老年人避免联合使用肾毒性药物,必要时水化治疗促进排泄。
7.尿路梗阻
前列腺增生、肾结石等导致尿液排出受阻,肾盂积水压迫肾实质。解除梗阻是关键,严重者需留置肾造瘘管,合并感染时选用头孢三代抗生素。
尿毒症防治需从病因入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每年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慢性肾病患者避免高蛋白、高磷饮食。已进入透析阶段的患者需控制水分摄入(每日体重增长<1kg),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早期识别危险因素并干预,可显著延缓肾功能恶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