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妈期间有血块怎么回事

大姨妈期间出现血块通常是正常生理现象,主要与子宫内膜脱落和经血排出速度有关。凝血功能正常、久坐不动或经量较大时易出现,少数情况可能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相关。
1.生理性原因
子宫内膜脱落过程中会释放凝血物质,经血在宫腔内停留时间较长时可能形成暗红色或紫黑色血块。经期第二天量多时更常见,尤其久坐或平躺后突然站立时排出。每天适度走动可促进经血顺畅排出,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2.病理性因素
大于硬币大小的频繁血块伴随严重痛经需警惕疾病。子宫肌瘤患者经量可能超过80毫升,血块多且周期延长。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导致经血逆流,形成巧克力样血块。凝血功能障碍者血块质地较硬,可能伴随皮肤瘀斑。
3.改善方法
保持腹部温暖可缓解子宫收缩疼痛,使用40℃左右热水袋热敷下腹15分钟。饮食选择高铁食物如鸭血、菠菜,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适量饮用姜茶能改善血液循环,但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经期瑜伽猫式、婴儿式动作有助于放松盆腔肌肉。
4.就医指征
血块持续3个月以上且伴有贫血症状需妇科检查。超声可检测子宫结构异常,性激素六项检查能评估内分泌水平。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时可能需要宫腔镜检查,凝血功能异常需血液科会诊。
观察血块特征能初步判断性质,正常血块直径多小于2.5厘米且每月不超过3次。记录月经周期表包括血块数量、颜色和疼痛程度,就诊时提供详细信息更利于诊断。突然出现的超大血块伴随头晕需急诊处理,可能存在不完全流产等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