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

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传染性,需通过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及预防措施控制。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重症可能出现肺炎等并发症。
1.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
甲型H1N1流感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后触摸口鼻也可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孕妇、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更易出现重症。病毒潜伏期通常1-7天,发病前1天至病后7天均具传染性。
2.典型症状识别
患者突发高热(38℃以上),伴随咳嗽、咽痛、全身肌肉酸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腹泻,重症者迅速发展为呼吸困难、意识障碍。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全身症状更显著,病程持续5-7天。
3.临床治疗方案
确诊后48小时内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效果最佳。对症治疗包括布洛芬退热、右美沙芬镇咳,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重症患者需住院接受氧疗,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
4.预防控制措施
接种三价流感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重点人群应每年接种。日常保持室内通风,接触公共设施后及时洗手。出现聚集性病例时,佩戴口罩并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患者应单独使用餐具,分泌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
早期识别症状并及时用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出现气促、持续高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平时加强锻炼、保证维生素C摄入有助于提升免疫力,流感季前2-4周为最佳疫苗接种时间。医疗机构对疑似病例应落实隔离措施,阻断传播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