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后恶心呕吐怎么办 这些方法可以解决

中暑后恶心呕吐是体温调节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的典型表现,需立即降温并补充水分。快速处理包括转移到阴凉处、物理降温、口服补液盐,严重时需静脉补液。
1. 降温处理
脱离高温环境是首要措施,转移到通风阴凉处或有空调的房间。解开紧身衣物,用凉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冰袋需用毛巾包裹后放置于上述部位,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冻伤。体温超过38.5℃时可采用冷水浸浴,水温维持在20-25℃为宜。
2. 电解质补充
轻度中暑可饮用含盐饮料,每500毫升水加1.75克食盐。市售运动饮料需选择钠含量在40-80毫克/100毫升的产品。自制补液盐可混合500毫升温水、1.75克食盐和15克白糖。呕吐严重者应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每次饮用50-100毫升,间隔10分钟。
3. 药物干预
藿香正气水含乙醇成分,驾驶员及酒精过敏者应改用胶囊剂型。人丹含薄荷脑和樟脑,每次含服4-6粒,孕妇禁用。呕吐剧烈时可用甲氧氯普胺10毫克舌下含服,24小时内不超过3次。布洛芬等退热药可能加重脱水,体温超过39℃才考虑使用。
4. 饮食调整
恢复期选择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温度以25-30℃最佳。香蕉和土豆富含钾元素,可制作成果泥食用。避免高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40克以下。少食多餐原则,每2小时进食一次,单次食量不超过200克。
中暑后72小时内需持续监测体温和尿量,保持每日尿量在1000毫升以上。出现意识模糊、持续高热或呕血需立即就医。高温作业者应配备0.1%盐水,每小时补充200-300毫升。慢性病患者需特别注意,糖尿病患者中暑后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应监测血糖和血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