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老年人失眠的方法有哪些?

老年人失眠多与生理机能退化、慢性疾病或心理因素相关,可通过药物干预、行为调整及环境优化改善。核心解决方法包括短期药物辅助、建立规律作息、营造适宜睡眠环境。
1. 药物干预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苯二氮䓬类药物如艾司唑仑适用于短期使用,可缓解入睡困难;非苯二氮䓬类右佐匹克隆能延长深度睡眠时间;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雷美替胺适合昼夜节律紊乱者。需注意避免长期使用形成依赖,高血压患者慎用β受体阻滞剂类助眠药。
2. 行为疗法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固定起床时间比入睡时间更重要,即使失眠也应7点前起床晒太阳;午睡控制在30分钟内且不晚于15点;睡前2小时避免剧烈活动,可尝试温水泡脚或听轻音乐。记录睡眠日记帮助发现干扰因素。
3. 环境改造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卧室温度保持22-24℃最佳,使用遮光度90%以上的窗帘;选择硬度适中的乳胶床垫,枕头高度以侧卧时颈椎呈直线为准;夜间起夜使用感应地灯而非顶灯。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可将床头抬高15度。
4. 合并症管理是关键环节。糖尿病患者夜间血糖低于5.6mmol/L易引发失眠;前列腺增生患者应限制睡前2小时饮水量;关节炎疼痛可提前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抑郁焦虑导致的失眠需配合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效果优于单纯用药。
老年人改善失眠需多管齐下,药物仅作为短期辅助手段。连续两周睡眠效率低于70%应就诊睡眠专科,多导睡眠监测能准确区分失眠类型。日常补充富含色氨酸的小米粥、香蕉等食物,配合八段锦等柔缓运动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