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肾结石有什么危害

肾结石是尿液中的矿物质结晶沉积形成的固体物质,危害包括引发剧烈疼痛、尿路感染和肾功能损伤。主要成因涉及代谢异常、饮食因素、尿路梗阻和遗传倾向。
1. 代谢异常
体内钙、草酸、尿酸等物质代谢紊乱是肾结石形成的关键因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会导致血钙升高,增加尿钙排泄;痛风患者尿酸排泄过多易形成尿酸结石。每日饮水量建议保持在2000-3000毫升,可稀释尿液浓度。
2. 饮食因素
高盐饮食促进尿钙排泄,每日钠摄入应控制在5克以下。动物蛋白摄入过多会降低尿液枸橼酸含量,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8-1克/公斤体重。富含草酸的菠菜、坚果等食物需适量食用,可与含钙食物同食减少吸收。
3. 尿路结构异常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前列腺增生等解剖异常会造成尿液滞留。反复尿路感染时,细菌分解尿素会使尿液碱化,促进磷酸铵镁结石形成。B超和CT检查能准确判断梗阻位置,必要时需手术矫正。
4. 遗传因素
约30%的肾结石患者有家族史,胱氨酸尿症、肾小管酸中毒等遗传病会显著增加风险。基因检测可发现ATP6V1B1等致病基因突变,这类患者需要终身随访监测。
肾结石可能引发肾积水、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直径超过6毫米的结石通常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适用于中段结石,经皮肾镜手术能处理复杂鹿角形结石。预防复发需定期尿液分析,保持饮食均衡,每年至少一次泌尿系统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