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梗阻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小儿肠梗阻主要由先天发育异常、饮食不当、肠道感染或术后粘连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病因采取禁食减压、药物或手术治疗。
1.先天发育异常是新生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肠旋转不良、肠闭锁或先天性巨结肠等畸形可导致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这类患儿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呕吐胆汁样物、腹胀等症状,需通过腹部X线或造影确诊。手术矫正是主要治疗手段,如肠吻合术、肠造瘘术或巨结肠根治术。
2.饮食因素在幼儿期更常见。过量食用柿子、黑枣等富含鞣酸的食物,可能形成胃石堵塞肠管;暴饮暴食可能引发肠套叠。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果酱样大便。早期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失败者需行开腹复位术。日常应控制高纤维食物摄入量,培养细嚼慢咽习惯。
3.感染性因素包括轮状病毒肠炎、细菌性痢疾等。病原体刺激导致肠壁水肿、肠麻痹,常见发热伴呕吐腹泻。治疗需静脉补液纠正脱水,使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胃肠减压。保持餐具消毒、避免生冷食物可有效预防。
4.术后粘连占儿童肠梗阻的20%,多见于阑尾炎、腹部肿瘤手术后。瘢痕组织使肠襻扭曲成角,表现为术后反复腹痛。轻度粘连可通过禁食、肠外营养缓解;完全性梗阻需行粘连松解术。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能降低发生率。
肠梗阻是小儿急腹症的常见病因,不同年龄段主导因素各异。新生儿期重点排查先天畸形,幼儿期注意饮食管理,学龄儿童警惕感染诱因。出现持续呕吐、排便停止等症状时,需6小时内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家长应掌握基本识别方法,喂养时避免过硬、过黏食物,术后定期随访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