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由显性致病基因位于1-22号常染色体上引发的疾病,父母一方患病时子女有50%遗传概率。主要与基因突变、家族遗传史相关,典型疾病包括亨廷顿舞蹈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多囊肾病等。
1. 遗传机制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只需单个拷贝即可表达。若父母一方为患者(杂合子),子女有50%概率继承该基因并发病。例如亨廷顿舞蹈症的HTT基因突变会导致脑神经细胞退化,即使另一条染色体正常也无法抵消致病效应。
2. 环境与生理因素
部分疾病表现受环境影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若长期高脂饮食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多囊肾病患者高血压控制不佳可能加重肾功能损伤。环境干预可延缓病程进展。
3. 典型疾病与治疗
亨廷顿舞蹈症需多学科管理:药物如丁苯那嗪控制舞蹈样动作,心理治疗缓解抑郁,康复训练维持运动功能。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需他汀类药物、PCSK9抑制剂降低血脂,结合低胆固醇饮食。多囊肾病通过降压药(如ACE抑制剂)、囊肿引流术或肾移植干预。
4. 预防与筛查
基因检测可明确家族携带者,孕前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筛选健康胚胎。高风险家庭建议定期体检,如多囊肾病患者每半年检查肾功能和超声。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需结合基因诊断与个性化管理,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携带致病基因者应重视遗传咨询,通过科学手段降低后代风险并优化健康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