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关键词: #睡不着
关键词: #睡不着
失眠可能由心理压力、生活习惯紊乱或疾病因素引起,改善需从调整作息、缓解压力及就医排查入手。
1. 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激活大脑警觉系统,导致入睡困难。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持续性应激事件可能引发慢性失眠。认知行为疗法中的睡眠限制法(每天固定起床时间)、放松训练(腹式呼吸练习)以及写情绪日记能有效缓解心理性失眠。
2. 生理与生活习惯
褪黑素分泌异常、睡前使用电子设备(手机/电脑蓝光抑制褪黑素)、咖啡因摄入过量(每日超过200mg)会干扰睡眠节律。建议睡前2小时避免屏幕暴露,午后不饮用咖啡/浓茶,保持卧室温度18-22℃。规律运动如快走30分钟/天可提升睡眠质量,但避免睡前3小时剧烈运动。
3. 病理因素
甲状腺功能亢进、不宁腿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常伴发失眠。若伴随心悸、夜间肢体抽动或打鼾憋醒,需进行甲功五项、多导睡眠监测等检查。药物如唑吡坦(短期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或持续正压通气治疗(CPAP)可能被推荐。
长期失眠可能增加高血压、糖尿病风险,持续3周以上或影响日间功能时,应到神经内科或睡眠专科就诊。建立“床仅用于睡眠”的条件反射,记录睡眠日志帮助医生判断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