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人出现食物中毒该怎么办?

关键词: #食物中毒
关键词: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需立即停止进食可疑食物,轻症可居家观察补液,出现呕吐腹泻超过24小时或发热、意识模糊需紧急就医。处理关键包括催吐洗胃、补液防脱水、药物对症治疗及饮食调整。
1.识别症状与初步处理
食物中毒常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部分伴随发热。摄入有毒物质2-6小时内出现症状者,可用手指刺激舌根催吐(意识清醒者)。误食强酸强碱禁止催吐,立即饮用牛奶或蛋清保护胃黏膜。记录进食时间、食物种类及症状变化,为医疗诊断提供依据。
2.医疗干预措施
严重中毒需进行洗胃和导泻,医院常用活性炭吸附毒素(如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硫酸镁导泻。药物治疗包括:①诺氟沙星等抗生素针对细菌性中毒;②蒙脱石散修复肠道黏膜;③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出现神经症状(如视力模糊、抽搐)可能需注射解毒剂,如肉毒中毒需用抗毒素血清。
3.家庭护理要点
症状缓解后选择低渣饮食:米汤、苹果泥、蒸南瓜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奶制品和高纤维食物。少量多次补充含电解质的液体,每15分钟饮用50ml淡盐水或稀释运动饮料。餐具需沸煮消毒,患者粪便要用漂白剂处理后再冲入下水道。
4.预防措施实施
生熟食砧板分开使用,海鲜彻底加热至中心温度90℃以上。冰箱冷藏室保持4℃以下,冷冻室-18℃。高危食品注意:发芽土豆含龙葵素、霉变花生含黄曲霉素、河豚鱼内脏含剧毒。外出就餐选择卫生等级B级以上店铺。
食物中毒处理关键在于阻断毒物吸收和维持生命体征。夏季细菌性中毒高发期,建议家庭常备口服补液盐和胃肠黏膜保护剂。集体就餐后多人出现相似症状应立即上报疾控部门,保留食物样本送检。日常注意培养"煮熟煮透、生熟分开"的厨房操作习惯,处理海鲜时佩戴手套防止创伤弧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