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怀孕期间缺铁性贫血需要及时补充铁元素,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铁剂治疗。孕期血容量增加、胎儿发育需求增大、饮食摄入不足是主要原因,通过膳食补充、药物干预、定期监测可有效改善。
1.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孕期血容量增加约50%,对铁的需求量显著上升。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铁元素支持,尤其在妊娠中后期。部分孕妇存在挑食、偏食或消化吸收不良,导致膳食铁摄入不足。妊娠反应如孕吐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加重贫血风险。
2.饮食调整方案
动物肝脏每周食用2-3次,每次50克左右,猪肝含铁量达22.6mg/100g。红肉选择牛肉、羊肉,每日摄入100-150克。血制品如鸭血豆腐可制作成汤品,铁吸收率较高。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猕猴桃、鲜枣促进铁吸收,避免与咖啡、茶同食影响吸收率。
3.铁剂补充要点
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每日15ml分两次服用,胃肠刺激较小。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每日1-2粒,配合维生素C片增强效果。富马酸亚铁片需饭后服用,可能引起便秘需搭配膳食纤维。补铁期间大便可能变黑属正常现象,需坚持治疗3-6个月直至铁蛋白恢复正常。
4.监测与注意事项
每4周检测血常规观察血红蛋白变化,理想值应维持在110g/L以上。血清铁蛋白检测能准确反映铁储备情况。出现心悸、头晕加重需及时就医,警惕重度贫血。适当进行散步、孕妇瑜伽等轻度运动,改善血液循环。
孕期缺铁性贫血直接影响胎儿智力发育和出生体重,通过饮食调整结合铁剂补充可有效纠正。建议建立饮食记录追踪铁摄入量,服用铁剂后1小时避免食用乳制品。定期产检时主动向医生反馈乏力、耳鸣等不适症状,必要时需住院进行静脉补铁治疗。保持均衡饮食和良好作息是预防复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