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性尿道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非淋性尿道炎主要由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性接触传播是主要途径,少数通过间接接触或母婴传播。治疗需抗生素联合生活方式调整。
1.病原体感染
沙眼衣原体占40%-50%病例,解脲支原体占20%-30%,生殖支原体、阴道毛滴虫等也可致病。这些微生物侵入尿道黏膜后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尿频、尿痛及分泌物增多。
2.传播途径
性行为传播占90%以上,无保护性交风险最高。间接接触感染者衣物、毛巾等也可能传播,新生儿经产道感染可能引发结膜炎或肺炎。公共浴室、泳池等潮湿环境存在潜在风险。
3.易感因素
男性包皮过长、女性阴道菌群失衡会提高感染率。免疫力低下者如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病。近期尿道操作(导尿、膀胱镜)可能破坏黏膜屏障。
4.诊断与治疗
分泌物PCR检测是金标准。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连用7天,或阿奇霉素1g单次顿服。耐药病例可用莫西沙星400mg每日1次。伴侣需同步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5.预防措施
使用避孕套可降低80%感染风险。每日清洗外阴,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确诊后对内衣裤煮沸消毒,保持会阴部干燥。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做尿常规筛查。
该病及时治疗预后良好,但延误可能导致前列腺炎、盆腔炎等并发症。出现尿道刺痒或异常分泌物应48小时内就诊,完成疗程后需复查确认病原体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