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及危害

发布时间:2020-03-1766345次收听

语音内容:

谷丙转氨酶偏高的8大原因:
1 、如果在谷丙转氨酶检查前剧烈运动、熬夜、休息不好、过度劳累等,以及在谷丙转氨酶检查前饮酒,吃过于油腻的食物,或者检查前没有保持空腹4—8个小时,这些生理性原因都会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
2、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在病情发作时会造成肝脏受损,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
3、肝硬化与肝癌活动时,也会导致谷丙转氨酶升高。
4、服用了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也会导致肝脏损伤,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
5、酒精肝脂肪肝等其它肝脏疾病也都会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
6、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时,常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黄疸、血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升高。
7、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也会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的情况。
8、其他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肺炎、伤寒、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都有谷丙转氨酶升高的现象。
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危害
1、病毒引起的谷丙转氨酶升高可以使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不舒服和肝区疼痛,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可能向肝硬化和肝癌发展。
2、药物或中毒引起的谷丙转氨酶升高这种情况对人体的危害只是短暂的,如果治疗及时的话,对人体的影响不大。
3、酒精引起的谷丙转氨酶升高如果不禁酒,会给肝脏造成很大的负担,会引起酒精肝,严重的话也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4、其他身体器官异常引起的谷丙转氨酶升高会出现胆结石、胆囊炎、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等症状的发生。
转氨酶偏高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肝功能开始出现问题,这个时候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做好诊断措施,以免因为疏忽而导致的伤害。转氨酶就是人体肝脏健康的晴雨表,一旦转氨酶偏高,大家要做好相应的降酶保肝措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戊肝指的是什么病
戊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病毒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戊型肝炎是其中的一种,是由戊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的一个急性肝损伤。患者在发病初期可以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甚至还有可能有发烧、腹泻等等。同时病人肝功转氨酶常常能够达到1000U/L以上,同时伴有黄疸。经过治疗,一般两个月能够恢复。戊型肝炎是一个由戊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的肝损伤,它也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如果确诊了戊肝以后,一定要及时地进行隔离和正规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00

2021-10-15

57443次收听

病毒性肝炎有哪些疫苗
甲肝疫苗是较常见的一种病毒性肝炎疫苗,主要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疫苗还包括乙肝疫苗。此外,病毒性肝炎疫苗还包括戊肝疫苗,不过还并没有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02:33
病毒性肝炎分几类
病毒性肝炎主要分为五类,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这五类。在临床上还有一部分不能被定义为病毒性肝炎,但是也和病毒感染直接相关。比如常见呼吸道病毒,病人初期表现为咳嗽、发烧,但过一周左右的时间,病人逐渐出现乏力、恶心、纳差、消化道等症状,检查发现肝功能出现异常,血清转氨酶的升高,导致出现肝功能损害的问题,这叫嗜肝病毒感染,但是不能被命名为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的定义是病毒性肝炎未分型,还有一些像消化道的病毒感染,比如病人表现的是腹泻的症状,然后出现了肝功能损伤,所以这种一些消化道病毒感染也有可能会引起肝功能损伤的问题,但是这些不能被定义为病毒性肝炎。
谷丙转氨酶是什么
谷丙转氨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细胞中的一种粗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尤以肝细胞含量比较高。整个肝脏内转氨酶含量约为全身血液中含量的100倍。在各种病毒性肝炎的急性期或者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时,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增加,大量释放入血,因此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的升高是诊断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谷丙转氨酶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二点五倍,持续异常时间半个月以上,可以作为诊断肝炎的标准。慢性乙肝感染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耐受,谷丙转氨酶的测定长期偏高,但迁延不降,这样一般也可诊断为肝炎,而且往往预示病情相对比较严重。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对肝炎的诊断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较差的特点。比如营养不良、酗酒、心肌炎、脑血管病、骨骼肌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胰腺炎等肝外因素,也会引起谷丙转氨酶的升高。所以在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之中,不能仅仅凭借谷丙转氨酶的数值来作为诊断依据,而应该通过病史和其他相关检查综合判断。
语音时长 01:32

2020-03-17

57559次收听

谷丙转氨酶正常值
谷丙转氨酶的正常值一般是0到40U/L之间。谷丙转氨酶超过正常值的40个单位可认为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情况。一般把转氨酶在40到120之间为轻度升高;120到400之间为中度升高;大于400时为重度升高。谷丙转氨酶是能够反应肝细胞损伤的一种重要的指标。当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情况,出现肝功能的损害,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但是谷丙转氨酶是一个比较灵敏的指标,健康人每天不同时间段测量,结果可能都不一样,熬夜、运动、吃油炸食物、饮酒、感冒都有可能造成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这样的情况通过休息、调节饮食一般就就可以恢复。但是如果这个指标大幅度升高或者持续偏高,首先要注意有没有饮食作息不规律,或者是否使用了药物,要注意排除心肌炎、肺结核、胆道疾病、肝硬化等疾病。如果不能准确判断是否有肝炎或者其他疾病的情况,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语音时长 01:33

2020-03-17

58307次收听

病毒性肝炎怎么产生的
病毒性肝炎主要是因为被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分为5种类型,各自的传播途径不尽相同。粪口会传播甲肝、戊肝,血液会传播乙肝、丙肝,性生活会传播乙肝、丙肝,母婴会传播乙肝、丙肝、丁肝,密切接触会传播乙肝、丙肝等。
病毒性肝炎是怎么得的
如果是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其发病的原因主要就是水和食物被病毒污染,再就是和患者共用餐具或者是牙具。乙型、丙型以及丁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可能是因为输血的时候使用了被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也有可能是无保护性性交或者是怀孕和分娩所致。
病毒性肝炎尿黄怎么办
如果患有病毒性肝炎,出现了尿黄现象,首先需要对肝功能进行检查,明确肝脏受损和胆红素升高的情况,再就是要明确病毒性肝炎的类型,之后根据具体的类型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果是甲肝或者戊肝,需要及时隔离,并进行保肝降酶治疗;如果是乙肝或者丙肝,则需要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有哪些
病毒性肝炎可以通过消化道、体液、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病毒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是法定的乙类传染病,这五种类型里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是比较类似的,它们的传播途径是消化道传播,也可以称之为粪口途径传播,即病从口入。这种病毒污染了食物和水源,食用进肠胃然后出现发病,这是消化道传播。比较常见的是病人去海边吃海鲜,没煮熟或者是稍微涮一下捞起来吃,甚至是生吃,这样就有可能感染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甲肝戊肝是经消化道传播的,也就是粪-口途径传播。几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是乙肝、丙肝和丁肝,这三种病毒性肝炎是通过体液传播的,跟消化道传播是不一样的,体液最常见的是血液,因此这三种肝炎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比如输了血或者是血制品,里边带有乙肝病毒丙肝病毒,那有可能会被感染;除了输血、血制品外,还有一些能够见到血液的操作,比如拔牙,比如纹眉、纹身、纹眼线等等,这也会传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性接触也是乙肝丙肝的传播方式。还要强调的是在中国母婴传播也是乙肝比较常见的传播方式,丙型肝炎也可以通过母婴传播,但是相对比乙肝要少一些传播途径。
语音时长 01:43

2020-03-10

57636次收听

病毒性肝炎什么意思
病毒性肝炎是甲乙丙丁戊这五种肝炎病毒引起肝细胞炎症损伤,是法定的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是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它是由于甲、乙、丙、丁、戊这五种肝炎病毒引起,以肝细胞炎症损伤为主的一种传染性的疾病,所以它本质上来是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定义:具体到不同类型上面它又有不同表现,比如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多半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经常表现为急性的,来得急症状重,发病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甚至全身乏力、小便发黄,但是经过积极治疗一般来一个月左右也就恢复了,而且比较好的是甲肝和戊肝不会转成慢性。甲肝戊肝的特点:甲肝戊肝来得急症状重,患者突然出现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小便发黄等症状,积极治疗可以治愈,不会转为慢性肝炎。另外的像乙肝丙肝丁肝,他们既有急性的感染的类型又有慢性感染的类型,急性感染的类型相对还比较少,更多的是慢性感染的类型。慢性乙肝、慢性丙肝,症状就比较轻微,隐秘。所以慢乙肝、慢丙肝在学术界经常被叫做沉默的疾病,因为症状太轻了,而且没有特异性,可能病人就是觉得有轻微的乏力,下班回到家里就不爱动,躺在床上就不想动了,或者吃东西,食欲没有胃口吃东西不香,或者吃完以后觉得上腹胀堵不消化。有的病人也会觉得小便有发黄。正因为症状比较轻微,比较隐秘,而且还没有特殊性,所以往往容易被忽略。判断一个乙肝病人尤其是慢乙肝、慢丙肝的病人更多的是根据临床的检测结果,而症状往往是次要的,因为症状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
语音时长 01:53

2020-03-10

59839次收听

02:50
病毒性肝炎传染吗
不同类型的肝炎,具体的传染的状况不一样。甲肝戊肝是通过消化道传播,也称为粪-口途径传播,急性发病期具有传染性,在甲肝戊肝患者的排泄物、体液中会含有相应的肝炎病毒;发病期间要注意隔离治疗。乙肝丙肝多为慢性发病过程,反映乙型肝炎传染性的指标是HBV-DNA,反映丙型肝炎传染性的指标是HCV-RNA,对于慢性乙肝或者丙肝病人,要想确定有没有传染性,需要进行这两个病原指标的检测,根据检测的结果来判断传染性大小。
02:51
病毒性肝炎是什么意思
病毒性肝炎是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细胞炎症损伤,是法定的乙类传染病。不同类型的肝炎临床症状特点不一样。1、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来得急症状重,患者突然出现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小便发黄等症状,但是在临床上积极对症进行治疗一个月左右可以治愈,不会转为慢性肝炎。2、乙肝和丙肝多会慢性发病,被称之为沉默的疾病,临床症状相对比较轻,没有特异性,疾病早期容易被忽略。多出现轻微乏力症状,不爱动,吃东西不消化、没胃口,吃饭后上腹胀堵不消化,也会出现小便轻微发黄。临床上对于慢乙肝、慢丙肝是根据他们的临床检测结果来判断病情,而症状往往是次要的。
02:51
病毒性肝炎能自愈吗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五种病毒性肝炎类型,属于法定的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能否自愈和肝炎的类型非常有关系。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往往会引起急性肝炎症状,这两种类型肝炎是不会慢性化的,也称之为自限性疾病,可以自愈,一般是在肝炎急性发作期积极对症使用药物治疗,肝功能可以完全恢复。急性乙肝丙肝如果没有经过积极治疗,部分患者会慢性化,变成慢性乙肝和慢性丙肝,当病毒持续在血液中复制引起肝细胞炎症损伤后会出现肝纤维化,日积月累会进展到肝硬化甚至癌变。所以乙型和丙型肝炎是不能自愈的,一经确诊后需要尽快去医院进行治疗,控制肝脏炎性改变,防止病情进行性加重。
传染疾病都有哪些
传染疾病在我国有法定的三大类,分别是甲类,乙类和丙类不同的类型,对于流行性病毒的引发以及病因包括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症状都有着很大的区别。目前普罗大众比较容易感染到的一些传染疾病,基本上都包含在乙类跟丙类当中。
03:20
病毒性肝炎有几种
全世界发现的病毒肝炎包括: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这五种肝炎病毒属于国家法定传染病。其中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是急性发病。少数戊型肝炎可以发展为慢性戊型肝炎,对小儿和老人和孕妇危害较大。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活动期,需住院治疗、卧床休息、合理营养、保证热量、蛋白质、维生素供给,严禁饮酒,恢复期应逐渐增加活动。慢性肝炎静止期,可做力所能及的工作,重型肝炎要绝对卧床,尽量减少饮食中蛋白质,保证热量、维生素,可输人血白蛋白或新鲜血浆,维持水电解质平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