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怎么正确的治疗胆囊息肉

发布时间:2020-02-2462984次收听

语音内容:

胆囊息肉由于不存在癌变的风险,通常是不建议采取手术治疗,真正需注意的是单发快速增长,机体比较宽,形态不规则,内部有血流信号的腺瘤性息肉,这种息肉由于存在着一定的癌变风险,所以一旦确诊要建议尽早的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是现在肝胆外科比较常见的以胆囊壁突出与胆囊腔内隆起性病变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那么胆囊息肉在很多年轻人查体时都会发现有或多个胆囊内隆起性的病灶,那么胆囊息肉其实按照它的结构来进行分类,绝大多数的胆囊息肉都是属于良性或胆固醇的结晶而形成的胆固醇性的息肉,那么对于这种类型的胆囊息肉,不需采取手术干预措施,通过定期检查来观察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的改变,胆囊息肉的存在往往提示着的生活饮食习惯不够健康,像高糖饮食高脂肪饮食,或饮食不规律,而使得胆固醇在胆囊壁内沉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胆囊息肉影响怀孕吗
胆囊对人体来说,起到收集、储藏由肝脏分泌的胆汁,在人体需要的时候排泄到肠道去帮助消化吸收食物。如果换了胆囊息肉就需要及时进行检查,如果息肉已经很大了,就需要做手术了。有的女性患者很关心胆囊息肉影响怀孕吗?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胆囊息肉如何在饮食方面调理
每一种疾病都有自己的饮食护理,其实关于胆囊息肉也有他自己的饮食护理,如果护理的好的话可以尽快的恢复,但是不良的饮食护理会加重胆囊息肉的恶化。为了使大家尽快的治愈好胆囊息肉,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一下胆囊息肉的饮食护理需要注意什么?
胆囊息肉传染性多严重
胆囊息肉患者分为两派,一部分人无视胆囊息肉的危害,不接受治疗,更不节制饮食,另一部分人则整天提心吊胆,担心癌变,其实这两种认知都是不对的,对待疾病,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究竟什么是胆囊息肉呢?胆囊息肉传染性有多严重?
胆囊息肉的病因有哪些
胆囊息肉是形态学的名称,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无蒂,多为良性。
胆囊息肉的危害有哪些
胆囊息肉会伴随腹痛、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影响正常生活;治疗不及时,会诱发胆穿孔等并发症,甚至会出现胆囊癌。
怎么预防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有两种类型:胆固醇性质息肉和胆囊腺瘤息肉。若想预防胆囊息肉,要注意从调节好日常饮食、去除诱因方面着手。胆固醇性质息肉是因为胆汁中胆固醇成分和比例增加,导致胆固醇在胆汁中间析出,在胆囊壁上逐渐形成胆固醇结晶。长此以往,胆固醇结晶逐渐累积形成息肉形状。在B超下可看到胆固醇性质的息肉。胆囊腺瘤性质息肉,是因为胆囊上皮良性增生,这种息肉更接近于胆囊良性肿瘤。不管是胆固醇性质息肉,还是胆囊腺瘤性质的息肉,其形成跟平常饮食有关系。如长期高脂饮食,或家族性肝脏对胆固醇代谢异常,形成高脂血症,导致胆汁中胆固醇成分增加,形成胆囊息肉。长期饮酒导致慢性胆囊炎,长期慢性胆囊炎导致胆囊功能不良形成胆囊息肉。
语音时长 02:05

2020-02-27

61831次收听

胆囊切除后遗症有什么
胆囊切除后遗症有两种,术后早期出现不适症状包括切口疼痛、胃肠道功能恢复延迟、呕吐,以及手术相关的出血;术后远期出现不适症状包括腹胀,腹泻、隐痛等。一、胆囊切除术后早期出现不适症,包括胆瘘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并不高,通过严格控制手术适应症,规范手术技术,以及术后采取对症的药物治疗,往往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二、胆囊切除术后远期出现不适症,是由于胆囊切除后,缺少胆汁浓缩的器官,导致胆汁直接进入肠道引起脂肪消化不良,胆管下段括约肌痉挛以及胆汁相对不足导致症状。很多患者由于饮食控制不佳,在术后长期存在上述症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活质量。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在术后严格控制饮食中的脂肪成分,对症的使用利胆补充消化酶等,促进胃肠道蠕动的药物,并做定期检查,可以明显地降低术后不适表现。
语音时长 01:44

2020-02-24

68477次收听

胆囊不舒服有什么症状
胆囊是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器官,胆囊生病主要是由于胆囊内结石,慢性胆囊炎引起相应的不适症状,胆囊不舒服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胆囊炎,胆绞痛往往是在进食油腻食物,大量饮酒而诱发的突发右上腹剧烈绞痛,同时伴有右侧肩背部放射性疼痛。还会有恶心,呕吐,消化道症状,寒战,发热等,而慢性胆囊炎主要是指右上腹肝区隐隐不适,由于胆囊功能受损,胆囊浓缩胆汁的功能出现异常,在进食油腻食物会诱发腹痛的加重,同时还会合并有脂肪类食物消化不良而出现。上腹胀,恶心,反胃,打嗝,包括腹泻等。
语音时长 01:44

2020-02-21

62943次收听

03:02
如何治疗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治疗,要看胆囊息肉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息肉的大小,息肉的数目多少,一般认为胆囊息肉大于一公分,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胆固醇性质的息肉主要是因为胆固醇成分在胆汁中过高,这有几种形成原因,比如病人的肝脏代谢不良,高脂高油高盐饮食的饮食习惯,导致高脂血症,会使胆固醇比例升高,形成胆固醇息肉。另外一种是胆囊上皮的良性增生造成的,也就是腺瘤性的息肉。只要息肉大于一公分,通常就是有手术指征,要及时治疗,否则发生胆囊癌和息肉恶变的几率会大大地增加。
02:50
胆囊息肉治疗方法有哪些
胆囊息肉的主要治疗办法是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把胆囊息肉进行一个区分,胆囊息肉直径在一厘米以下,是不需要做任何治疗的,只需要定期进行一个随访观察,包括半年左右做一次B超。而对于息肉直径大于一厘米的情况,还是需要尽早的进行一个外科手术的干预,也就是进行一个腹腔镜的一个胆囊切除,切除后的息肉一定要做病理的一个化验。对于术前明确怀疑已经有息肉恶变的情况,在手术当中送一个快速的冰冻病理,然后排除已经癌变的这种可能性,胆囊息肉一旦癌变,不止要切除胆囊,还要进行一个胆囊床的肝组织以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的一个清扫,来减少胆囊癌以后这种复发的一个概率。所以对于胆囊息肉的治疗来说,肯定还是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其它的药物,包括物理治疗方法都不能很好的让胆囊息肉去消失,对于直径不到一公分的胆囊息肉,主要的治疗建议进行一个密切的随访观察,在观察中,观察胆囊息肉的变化趋势。
胆囊偏小有什么影响
胆囊偏小首先要分析原因,如果本身发育就小,没有任何的病理改变,也就是胆囊的功能是正常的,这样是不需要任何治疗的。但如果是慢性炎症,或者是长时间的充满型结石,引起胆囊慢性炎症、胆囊缩小,这样胆囊本身已经没有功能,而且时间长了可能会发生胆囊的癌变。一旦发生癌变,并不会表现为症状加重,除非比较晚期的胆囊癌影响到胆道,或者黄疸、转移,可能会引起比较严重症状。所以如果胆囊偏小,首先要鉴别一下是否正常,如果是病理性的慢性炎症导致的缩小,还是建议积极的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因为本身胆囊已经没有功能,只会带进恶变的隐患。
语音时长 01:48

2019-01-14

56091次收听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什么
胆囊息肉实际上是一个病理学的概念。在门诊或者在临床上常见的是一个B超学的概念。B超不能诊断胆囊息肉,B超的诊断应该叫胆囊息肉样病变。就是像胆囊息肉一样的病,所以叫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息肉样病变包括真正的胆囊息肉,还有一些胆囊腺瘤以及胆囊脂肪瘤等等的一些肿瘤。这是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绝大多数都是胆固醇性的结晶。实际上B超所说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就包括了胆固醇结晶。真正的胆囊息肉、胆囊的腺瘤,在胆囊息肉样病变小于一厘米时候,99%以上都是胆固醇结晶。在大于一厘米以上以后,是真正的胆囊息肉的概率,大概在30%左右。
语音时长 01:23

2018-09-07

64739次收听

01:47
胆囊息肉是怎么回事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通常情况下,胆囊息肉可以包括肿瘤性息肉,以及非肿瘤性息肉,因为在临床上和影像学的检查方面,很难明确胆囊息肉的性质。因此,胆囊息肉又可以称为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而且,胆囊息肉可以区分为真性息肉,以及假性息肉。在一般情况下,胆囊息肉中的真性息肉,都是属于单发息肉,真性息肉和胆囊壁会出现一个蒂,是属于一种发病率相对比较少的腺瘤性息肉。患者的这种腺瘤性息肉长大以后,可能就会出现恶变的倾向。在临床上,有更多的患有胆囊息肉的病人,是属于息肉样变。对于出现这种息肉样变的患者来说,随着它的生长,有的就会形成胆囊结石,对于这种息肉,也可以叫做早期的胆囊结石。
01:36
胆囊息肉样病变确诊方法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人常规需要做B超,通过B超检查就可以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但是要真正的鉴别它是胆固醇性息肉或者是真正的胆囊息肉时,往往需要借助超声造影的检查。胆固醇性的息肉,它实际上是胆固醇的结晶,往往不含有血管。在超声造影下看不到有血流通过。而真正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它是从黏膜上增生的一些结节,往往伴有血流。通过超声造影可以很明确地看到病变是否有血流。如果病变有血流,强烈建议尽快手术。如果病变没有血流,它是胆固醇性息肉的可能性非常大,可以观察。
01:56
胆囊息肉样病变要手术吗
少数胆囊息肉病例可发生癌变。胆囊息肉样病变发生恶变的危险因素有直径超过1cm;单发病变且基底部宽大;息肉逐渐增大;合并胆囊结石和胆囊壁增厚等,特别是年龄超过60岁、息肉直径大于2cm者。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如无以上情况,也无临床症状,则不需手术治疗,应每6~12月超声检查一次,观察息肉大小变化。如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存在上述恶变危险因素,而且有明显症状,在排除精神因素、胃、十二指肠和其他胆道疾病后,宜行手术。胆囊腺瘤是一个癌前病变,有1/20的几率在几年内会发展成肿瘤,所以这部分病人也建议做手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