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胆囊不舒服有什么症状

发布时间:2020-02-2162949次收听

语音内容:

胆囊是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器官,胆囊生病主要是由于胆囊内结石,慢性胆囊炎引起相应的不适症状,胆囊不舒服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胆囊炎,胆绞痛往往是在进食油腻食物,大量饮酒而诱发的突发右上腹剧烈绞痛,同时伴有右侧肩背部放射性疼痛。
还会有恶心,呕吐,消化道症状,寒战,发热等,而慢性胆囊炎主要是指右上腹肝区隐隐不适,由于胆囊功能受损,胆囊浓缩胆汁的功能出现异常,在进食油腻食物会诱发腹痛的加重,同时还会合并有脂肪类食物消化不良而出现。上腹胀,恶心,反胃,打嗝,包括腹泻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胆囊息肉有何危害
很多人在得了胆囊息肉并没有对这种疾病引起足够的重视,都认为这是一种小毛病,有些人甚至连治疗都不去,最后病情变得越来越严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那么胆囊息肉对人体的危害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来听听胆囊疾病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区分胆囊息肉良恶的几个因素
胆囊息肉可以通过B超与CT检查可予诊断,特别是B超检查的诊断率很高,但很难确诊病变是肿瘤性还是非肿瘤性,良性还是恶性。常需要根据影像学表现,以及胆囊息肉的大小及生长速度、数目、形状等综合因素来决定良恶及治疗方式。
胆囊息肉可以锻炼身体吗
治疗胆囊息肉的方法有很多种,有的患者采用手术的方法来治疗,也有的患者采用运动的方法来治疗,但是很多的患者并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运动方法来治疗胆囊息肉,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下胆囊息肉的运动治疗方法有哪些:
胆囊息肉切除能活多久呢
在国内胆囊息肉的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虽然对人体不会有太大的危害,但是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及时控制病情的话,对人体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患上胆囊息肉,大部分的人都会想到切除,那么胆囊息肉切除能活几年?
胆囊息肉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大部分胆囊息肉患者在发病早期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只是体检时发现;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厌油腻、食欲不振、黄疸、发烧、寒战等不适症状。
胆囊切除后遗症有什么
胆囊切除后遗症有两种,术后早期出现不适症状包括切口疼痛、胃肠道功能恢复延迟、呕吐,以及手术相关的出血;术后远期出现不适症状包括腹胀,腹泻、隐痛等。一、胆囊切除术后早期出现不适症,包括胆瘘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并不高,通过严格控制手术适应症,规范手术技术,以及术后采取对症的药物治疗,往往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二、胆囊切除术后远期出现不适症,是由于胆囊切除后,缺少胆汁浓缩的器官,导致胆汁直接进入肠道引起脂肪消化不良,胆管下段括约肌痉挛以及胆汁相对不足导致症状。很多患者由于饮食控制不佳,在术后长期存在上述症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活质量。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在术后严格控制饮食中的脂肪成分,对症的使用利胆补充消化酶等,促进胃肠道蠕动的药物,并做定期检查,可以明显地降低术后不适表现。
语音时长 01:44

2020-02-24

68477次收听

胆囊息肉要怎么消除
胆囊息肉通过改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戒烟戒酒,准时睡眠,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消除。胆囊息肉是胆囊良性疾病,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性。胆固醇性息肉的形成是由于长期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或生活,包括经常熬夜,饮酒等,诱发胆汁内胆固醇结晶形成的多发胆固醇性的息肉。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戒烟戒酒,准时睡眠消除。改善胆囊功能对于胆囊息肉的消除有作用。胆固醇性的息肉生长过快会脱落形成胆固醇型结石,通过药物治疗消炎利胆药物有控制胆囊息肉生长的作用。腺瘤性息肉药物治疗或生活改善对于息肉的发展每日有影响,需做监测息肉生长速度及时发现有恶变风险的息肉通过外科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47

2020-02-21

59164次收听

02:57
胆囊息肉不能吃什么
胆囊息肉患者不能够吃什么,第一限制高脂饮食,使我们的血脂降低,从而使胆汁成分中的胆固醇降低。第二避免酗酒,这可以缓解慢性胆囊炎,阻止胆囊息肉的形成。从某种程度上胆囊息肉的形成与饮食习惯有一定关系。根据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找出胆囊息肉患者在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胆囊息肉的形成可能跟人们的高脂饮食有关,胆固醇性质的息肉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胆汁中的胆固醇成分增加以及比例的升高,导致胆固醇在胆囊壁析出形成胆固醇结晶。另外一类息肉是胆囊腺瘤性的息肉,它的形成可能是由于胆囊壁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这类息肉与慢性胆囊炎有关,而慢性胆囊炎又与长期饮酒密切相关。
03:04
胆囊腺瘤是什么病
胆囊腺瘤也称之为腺瘤性息肉,属于胆囊息肉的一种。胆囊息肉医学上称为息肉样病变,是指生长在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的总称。胆囊息肉包括了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等等,大多数的胆囊息肉都是胆固醇性息肉,而腺瘤性息肉在胆囊息肉当中虽然发病并不常见,但是由于其存在潜在癌变的风险,因此也需要引起重视。腺瘤性息肉在超声表现为基底较宽,生长速度较快,外形不规则,内部有血流。可以通过进一步的超声判断胆囊息肉到底属于哪一种性质,也可以通过增强CT和核磁判断胆囊息肉是否有血流、强化。胆囊腺瘤性息肉其直径越大,发生癌变的风险越高,所以对于胆囊腺瘤性息肉来讲,一经确诊则建议尽早地手术治疗,以避免其发生癌变的风险。
01:49
胆囊息肉怎么自愈
很多人都会提这个问题,胆囊息肉能否自愈,回答呢是不太可能,那么胆囊息肉,从他的分类我们可以分为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等,那么后两者其形成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而且呢,腺瘤性息肉有发生潜在恶变的风险,所以呢,如果是影像学检查,怀疑为腺瘤性息肉其不可能自愈,而需要外科手术进行干预,胆固醇性的息肉往往是和我们的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那么对于肥胖人群,特别是经常不运动,饮食结构不合理,经常食用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人群,我们建议呢,要进行改善,包括戒烟,戒酒,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改善饮食结构,那么,对于胆囊息肉的生长还是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02:10
胆囊肌腺症是什么病
胆囊腺肌症属于一种慢性炎症,病因尚未清楚,属于一种良心胆囊疾病,不过弥漫性胆囊腺肌症危害性大,需要及早借助外科手术治疗。胆囊腺肌症是一种胆囊的慢性炎症,其具体原因并不是很清楚,往往是在查体的时候发现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的增厚,对于胆囊腺肌症,根据及分布特点分为弥漫性胆囊腺肌症,截断性胆囊腺肌症和局限性胆囊腺肌症。认为胆囊腺肌症属于一种良性胆囊疾病,其发生癌变的风险非常低,但是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胆囊腺肌症,像弥漫性的胆囊腺肌症,由于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丧失功能,建议,尽早的通过外科手术。而阶段性的胆囊腺肌症甚至在胆囊上不止一处出现了局限性的胆囊壁增厚,这种情况胆囊腺肌症存在一定的癌变风险,则建议手术切除胆囊,对于局限性的胆囊腺肌症,往往是在胆囊底部出现非常局限的胆囊壁增厚,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定期检查,观察其病灶大小形态的变化,而不需要外科手术干预。
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
胆囊息肉通常不需要治疗,严重的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小的息肉大约1厘米或更小,非肿瘤性的通常无需治疗,但是需由医学专业人员密切评估和监测息肉的特征和大小的变化。对于大小大于10毫米并对患者造成疼痛和不适的大息肉,必须通过手术切除息肉来治疗。基本上有两种切除息肉的手术方法,它们是:1、腹腔镜胆囊手术,这是推荐给息肉小于1厘米,不构成癌症风险的患者。与开放性手术相比,创伤小、恢复快。2、胆囊切除术:对于大于1厘米的息肉,如果怀疑是癌性息肉,建议行胆囊切除术。切除的标本通常需送术中或术后病理检查,以进一步评估切除的息肉是否癌变。但最好是防止胆囊息肉的发生,而不是治疗它。预防胆囊息肉的方法包括:吃低胆固醇的健康饮食。避免油炸食物、碳酸饮料及含脂肪较多的肉类。
语音时长 01:30

2019-12-27

61792次收听

胆囊息肉吃哪种药
胆囊息肉不需要使用药物,需要手术治疗。胆囊息肉绝大多数都是良性的。对于胆囊息肉治疗,目前是以手术治疗为主,不会建议患者吃药。因为无论服任何药物都无法阻止胆囊息肉的生长。息肉直径小于一厘米不需做任何治疗,的每半年到三个月复查一次B超,动态监测胆囊息肉大小的变化。如果息肉的直径超过一厘米需要手术切除。胆囊息肉患者不要随便吃药,目前市面上也没有针对胆囊息肉的药物。
语音时长 02:06

2019-12-17

62130次收听

多发性胆囊息肉怎么办
患者如患有多发的胆囊息肉,以胆固醇性的息肉比较多见。但是也要警惕混合性的息肉,就是既有腺瘤性的真性息肉,又有胆固醇性的假性息肉。需要针对检查结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忽略了腺瘤性息肉存在的可能,会对治疗造成一定的影响。
语音时长 01:01

2018-09-07

54175次收听

01:49
胆囊息肉原因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引起胆囊息肉出现的原因,较为复杂。胆囊息肉的发生,可能是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以及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一般情况下,导致胆囊息肉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取决于息肉的成分。如果患者是真性息肉,比如腺瘤性息肉,就是胆囊内出现腺瘤,息肉就会慢慢长大。这样的胆囊息肉,就会有发生恶变的倾向,而且没有明确的原因导致。炎性息肉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胆囊反复发炎,或者是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炎症加重,而形成炎性息肉。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可能会逐渐发展成胆囊腺肌症,甚至是发生癌变的情况。而息肉样变的出现,则主要是由于胆囊内胆汁的胆固醇成分析出,从而导致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