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有什么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18-08-1661703次收听
语音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老年人忽然失去意识、剧烈头痛伴呕吐,警惕动脉瘤破裂
一名73岁女患者,和好友一起去公园锻炼身体,患者心脏支架植入术五年,平日未出现明显不适,结果运动途中,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家属急忙陪同前来我院就诊,经各项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动脉瘤3级,经过手术治疗后,症状逐渐平稳出院康复。
什么是脑动脉瘤
很多人一听到脑动脉瘤就感觉特别的害怕,其实这种疾病指的是动脉壁出现的向外突出的情况,从而形成的病灶。如果动脉瘤较小,一般没有症状。如果较大会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甚至会出现出血,危及生命。最好及时进行手术或者介入的方法治疗。

脑动脉瘤是怎么形成的
脑动脉瘤是最凶险的脑血管病之一,一旦脑动脉瘤发生破裂,会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轻则头疼、呕吐,重则可能会发生偏瘫、失语、昏迷,甚至死亡。形成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脑动脉瘤不是肿瘤,是脑动脉泡,脑动脉壁薄弱的地方鼓起的泡。先天性动脉瘤是脑血管壁局部发育缺陷加上动脉硬化、高血压,局部鼓包形成动脉瘤。后天性动脉瘤,和外伤、感染、炎症有关,脑动脉壁内膜破损,形成动脉瘤。

脑动脉瘤的症状和确诊方法
脑动脉瘤可能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一旦破裂,会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甚至是脑内血肿、脑室出血,临床上会产生严重的症状。病人轻则表现为头疼、呕吐,重则可能会发生抽搐,甚至是昏迷、死亡等严重的后果。从诊断上来讲,主要有两种措施,一种是无创性脑血管诊断措施,另一种是有创性诊断措施。无创性的诊断措施主要包括脑CT、脑核磁、CTA、MRA这些诊断措施。有创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手段,主要是指DSA,又称为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这是一个有创性脑血管疾病检查。目前DSA是诊断包括颅内动脉瘤在内的脑血管病的金标准。

脑动脉瘤的手术成功率
脑动脉瘤的治愈率、手术成功率或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都是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而临床大夫更关注从以下角度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第一是患者病情;第二是患者手术适应症;第三是要权衡手术获益和手术风险。从统计数字上而言,脑动脉瘤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大概在5%到10%。主要引起致残致死性的并发症有两种,一种是术中脑动脉瘤破裂引起脑出血,概率在3%到5%以内。另一种是术中或术后脑血栓形成造成的脑缺血、脑梗塞的症状,发生率在5%以内。意味着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而言,90%到95%以上的患者通过手术可以获益。
动脉瘤破裂的诱因

动脉瘤破裂的诱因包括可改变以及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血压、不良生活习惯。不可改变的因素:年龄、基因。美国卒中协会在2015年发布的未破裂动脉瘤的诊疗指南上指出:一、戒烟,因为吸烟对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破裂可能是一个高危因素。二、控制高血压,因为在临床上可以看到很高比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合并有高血压。三、如果患者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他的动脉瘤应该积极干预,因为这种动脉瘤很容易破裂。四、有家族史的患者,需要警惕。这些因素都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高危因素,需要引起警惕。脑动脉瘤常称为不定时炸弹,因为脑动脉瘤在患者的一生中不一定发生破裂,一部分脑动脉瘤和人是和平共处的。脑动脉瘤的尸检率很高,不同的报道一般在0.2%到7.9%,但是真正因为脑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年发病率只有万分之一,相当一部分脑动脉瘤和人是和平共处的。
脑动脉瘤术后注意什么

脑动脉瘤术后需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规范用药、定期复查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基础疾病的控制,特别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三高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二、坚持服药,脑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之后,可能需要进行支架辅助治疗,术后要针对支架长期、系统的用药,主要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或者波立维,其中波立维一般要求服用一到三个月,而阿司匹林可能需要终生服用。三、定期复查。脑内动脉瘤手术之后,要求术后三个月、半年、一到二年、三到四年,复查四次。复查的手段主要是CTA(CT机所做的脑血管造影)、MRA(核磁共振机所做的脑血管造影)等无创性的脑血管检查手段。建议其中至少要有一次DSA,即脑血管造影的复查手段。四、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戒烟戒酒。
脑动脉瘤有哪些症状

脑动脉瘤的症状要根据具体的病情进行具体的看待。有的未破裂的脑动脉瘤只是查体偶尔发现,它会有一些头痛,但是这种头痛来讲可以忍受。再还有单侧眼眶或者是球后痛伴动眼神经麻痹,这种情况,在临床上主要还是表现一个突然的眼皮的抬不起来,或者是眼球活动是一种障碍,有的也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但这些相对都是比较轻微,经过一些药物就能控制住。如果是破裂的动脉瘤来讲,具体的临床表现比较典型,一般情况下会出现头痛。这种头痛,大多数人都描述为此生最剧烈的头痛,也就称之为爆炸样的疼痛,可以向颈肩腰背和下肢延伸,然后恶心、呕吐。有的时候是喷射性的呕吐,严重会出现意识障碍,比如说呼叫不醒,刺激不动。有的人也会出现一些相关的精神症状,包括木僵、定向障碍、虚构或者痴呆等。有的在破裂以后也会出现癫痫发作,也就是俗称的“羊角风”,一般都是大的发作形式。还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包括有些老年人因为身体感受性比较差,也会出现全身性的不适,或者是疼痛发热,或者是胸背部或者是腿疼,或者视力或者听力的突然丧失。

脑动脉瘤手术方法
脑动脉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脑动脉瘤手术夹闭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尤其在早些时候,微创介入手术还不成熟时,主要是开刀夹闭。随着材料的改进、技术的进步,微创技术逐渐应用越来越广,逐渐被大家所接受,有超过开刀夹闭动脉瘤的趋势。随着介入材料的改进,以及技术的进步和熟练,原来很多不能进行介入干预的动脉瘤,现在也变得容易起来。比如支架辅助性弹簧圈栓塞、密网支架、血管的导流装置,都使复杂、难做的动脉瘤栓塞操作变得容易起来。
脖子发硬?警惕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并非真正的肿瘤,但却比肿瘤更凶险,因为它随时可能“爆炸”。它是神经外科的一种急危重症,就这种疾病预后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医生通常会将其比喻为“生长在脑袋里面的不定时炸弹”,因为脑动脉瘤何时生长、何时破裂、破裂后危害多大,在现有医学认知条件下无法准确预测,而一旦发生破裂出血,却会危及患者生命。那么,脑动脉瘤到底是怎样一种疾病?又该如何早防早治呢?
脑动脉瘤手术成功率
脑动脉瘤是一种危害性比较大的脑部疾病,诱发该疾病的因素非常多,该疾病是造成蛛网膜下降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以免病情发展给患者带来更加严重的危害,目前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方式就是手术,很多患者想知道脑动脉瘤手术成功率是多少呢?
脑动脉瘤一定要手术吗
脑动脉瘤是一种频繁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令人棘手的疾病之一,以其不定时的发病率令人堪忧,不同病患,有不同病情,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对患者最有益的方式,而不是一味追求用手术的方式速战速决,因此,给身体本身造成的伤害也不容小觑。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注意事项
脑血管海绵瘤手术风险

脑血管海绵瘤手术的风险并不大,但是具体与海绵状血管瘤的大小、部位有很大的关系。其中最常见部位额叶或者是颞叶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很容易切掉。但是有些部位瘤体较大,例如丘脑的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时可能对丘脑造成损伤,但是瘤体周边有很好的界面,通过手术可以完全去除不留痕迹。如果脑干的海绵状血管瘤,尤其小脑,只要手术入路选择正确,手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一般都是可以完全切除的。如果延髓上长海绵状血管瘤,因为延髓是脑干的重要部位,负责人体的呼吸,手术操作的风险远大于脑干的其部位和人脑的任何一个部位。手术以后人虽然清醒,但是呼吸不规律,甚至没有呼吸。小呼吸维持长时间,一般是一到三天,甚至更长时间,只要度过急性期、风险期,也可能会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