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脾胃湿热的症状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8-03-1565272次播放

视频内容:

脾胃湿热的症状有?
一、脘腹胀满、脘闷纳呆、食欲不振、舌苔黄腻;二、尿少尿黄、大便黏滞不畅、大便稀溏;三、湿热之邪容易困阻肌肉、经络,会出现肢体困倦乏力;四、湿热之邪如果比较重,会熏蒸肝胆导致胆液不循常道,出现黄疸。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03:00
健脾去湿的中成药
常见的健脾祛湿的中成药种类很多,比如像五苓散、参苓白术散、疏肝健脾丸、香砂六君子丸、香砂平胃散、香砂养胃丸、湿毒清胶囊、八正散、石韦散、三仁汤等等。儿童出现痰多、四肢无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可能有脾虚或湿气重导致。对于儿童,常用的健脾祛湿的药物有健脾丸、醒脾养儿颗粒、木香顺气丸、桂皮丸、参苓白术丸等药物进行调理。对于养脾祛湿,患者也要注意日常的饮食健康,要尽量保持饮食清淡,保证饮食时间,不要暴饮暴食。保证充分休息,不要熬夜,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进行体育运动。
齿痕吃什么药
脾肾阳虚型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具有温补脾肾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脾胃湿热型患者,需要服用具有清热化湿作用的中草药进行调理;脾虚或气虚型者则需服用具有健脾化湿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而先天性齿痕者不需要服用特定的药物进行治疗。
脾胃湿热如何调理
脾胃湿热者可通过情志、起居、饮食等多个方面进行调理,症状可逐渐改善。
脾胃湿热的症状
脾胃湿热就是脾胃主运化、运化不利、聚水成湿,当湿热产生在中焦,堵塞中焦的气机,一方面胃主和降顺,降的功能以降为顺,所以湿热阻滞中焦之后,首先是胃口不好,不想吃东西,然后吃进去有脘腹胀闷,又有食而不化,总是觉得脘腹部有一种闷、胀的感觉。第二,脾主运化,我们转化的水谷精微之气就不能够很好的播散到全身,所以身体得不到精华,水谷精微的供养,身体就很困重,比较疲倦,即便休息之后也缓解不了,因为精华之气不能供养全身的周边肌肤,供养周边的脏器和组织,所以就有一种很疲劳很闷,感觉到有种热热的,有种燥热、烦热,有时候会冒汗,但是冒了汗之后热还是解不了,就是湿热困阻,所以这种湿邪在里面它跟一般的风寒不一样,发汗之后,风寒就可以解,这种湿热就很难解,发完汗之后更困了,因为水减少了,所以他需要祛肾湿、化湿、利湿,把湿去掉,把热清掉,从下而解,从大便小便清才可以。所以湿热聚集在身体里面,到哪个脏腑都会影响,所以主力肝胆,肝胆不利,皮肤上就会发黄疸,甚至会有一种发痒,湿热在皮肤上,随着肺气到达皮肤,阻碍周围的气机不通畅,又热又湿、阻滞,会痒,所以湿热流注到全身每个地方,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辩证,所以湿热症,需要很好的去关注和调理。
语音时长 02:20

2020-04-22

62443次收听

03:05
脾胃湿热的症状有哪些
脾胃湿热是脾胃主运化,运化不利,聚水成湿,脾胃湿热的症状有:一、胃口不好,没有食欲、脘腹胀闷。二、脾主运化,我们转化的水谷精微之气就不能够很好的播散到全身,所以身体得不到精华,水谷精微的供养,身体就很困重,比较疲倦,即便休息之后也缓解不了,感觉到有种热热的,有种燥热、烦热,有时候会冒汗,发完汗之后更困,所以需要祛肾湿、化湿、利湿,把湿去掉,把热清掉,从下而解,从大便小便清才可以。湿热聚集在身体里面,到哪个脏腑都会影响,皮肤上会发黄疸、甚至发痒,湿热在皮肤上,随着肺气到达皮肤,阻碍周围的气机不通畅,又热又湿、阻滞,会痒,所以湿热流注到全身每个地方,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辩证,所以湿热症,需要很好的去关注和调理。
什么是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是中医理论的概念,是指脾胃湿热蕴积,升降运化失常,常常是由于不良的饮食起居习惯,比如烟酒刺激,过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食物,导致湿浊内生,久而化热,可见于多种症候,比如腹痛,泄泻,痢疾,黄疸,水肿等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等以及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各种病毒性肝炎或是肝硬化失代偿等等。临床症状可以多样,比如反酸,烧心,困倦乏力,脘腹胀满,纳差,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面目发黄,皮肤瘙痒,舌红,苔黄腻,脉象蠕数等等。治疗,中医采用清热利湿为主,兼以健脾理气等,同时要注意饮食要清淡,尽量避免肥甘厚腻,辛辣刺激。
语音时长 01:28

2020-02-17

57474次收听

02:49
脾胃湿热是怎么回事
脾胃湿热可能由受到湿气侵蚀,过食肥甘厚腻,肝胆的疾病等原因引起。一、是外湿的侵蚀,居住环境比较潮湿,或者外界受到湿气,引起脾胃的湿热停聚。二、过食肥甘厚腻,引起脾胃的下降,这种湿热会内生,造成湿热的中阻。三、肝胆的疾病,或者情志的疾病,引起气机不畅,导致湿热停聚。脾胃湿热是中医常见症状。是因过食肥甘厚腻、饮食不洁、平时嗜酒,吃膏粱厚味的东西引起脾胃的湿,使得运化水质功能下降,导致湿热停聚。会导致胃肠炎、腹泻、痢疾、胆囊炎。
女性脾胃湿热的症状
女性脾胃湿热的症状可表现为胃胀,出现烧灼疼痛、反酸嘈杂、口干不欲饮水,胃口不好,甚至出现恶心想吐,小便短赤,大便溏泄或不畅,舌苔黄腻,脉濡或滑等情况。患者一旦出现脾胃湿热的症状,应注意饮食的均衡,避免进食刺激性的食物,如过酸过辣或易产气的食物,还需保持心情舒畅,且适当锻炼身体。
02:15
胃肠湿热是怎么回事
胃肠湿热是由应酬饮酒过量、胃脘部灼痛、腹痛,湿热积聚造成的。胃肠湿热其实与现代的这种饮食结构是很有关系的。1、应酬饮酒过量,喜欢吃火锅、烧烤或煎炸的东西,湿热之品或大热之品,停聚胃肠以后就伤了脾胃,会引起容易口干、口臭、口苦这种湿热。2、胃脘部灼痛、腹痛。3、湿热积聚后引起的大便不畅或大便肛门的灼热感。甚至说大便特别容易沾马桶,是经常见到的湿热积聚。所以要从饮食避免摄入肥甘厚利或湿热之品。另外脾胃上也少摄入这些,从脾胃功能保护上防止湿热积聚的产生。
脾胃湿热怎么调理
脾胃湿热患者是需要通过多方面来调理的,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不可以暴饮暴食,还需要适当的锻炼,温度上面也需要小心,需要注意保暖,夏天的时候也不可以温度太低,患者需要保持好心态,劳逸结合,如果发现身体没有好转,一定要及早看医生调理。
小儿脾胃积热便秘怎么调理
小儿脾胃积热引起的便秘需要全面的进行调理,首先要注意调理饮食习惯,切忌滥用补品。如果饮食调理一段时间后没有得到改善,要及时的到医院治疗。可以采用中药治疗,效果好,副作用也少,在治疗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情,调理好生活习惯,有利于身体的尽快恢复。
胃火大怎么解决
胃火大了,可以通过食物来进行食疗。一,川莲、灯芯花、莲子芯、麦冬等,金银花、菊花、薄荷、鲜芦根等煎水当茶喝。具有泻胃火,清热祛暑,生津止渴,健胃利尿等优点。对热症、伤暑、心烦、口渴、头痛、咽肿、鼻血、胃热、呕吐等病症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二,用鲜芦根、白菊花、鲜茅根、鲜桑叶、鲜竹叶、鲜薄荷叶、鲜金银花煎水喝。具有清热祛暑、生津止渴、健胃利尿等优点。对热症、伤暑、心烦、口渴、头痛、鼻血、咽肿、胃热等病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三,苦瓜100克,开水焯后切片,素油少许烧开,将苦瓜煸熟,西红柿洗净,切片同炒,此膳可清胃健脾。
语音时长 02:04

2019-09-04

58617次收听

01:18
脾胃湿热的症状
脾胃湿热,中医病证名。是指湿热蕴结脾胃,脾失健运胃失纳降而形成的证候。脾胃湿热的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脾胃湿热叫中焦湿热,表现为中焦的症状。患者出现在水谷运化和腐熟两个方面症状,第一个是饮食,患者会出现胃口不好或者有时候胃胀,还会出现腹胀、泛酸水,另外患者脾气运化不好、大便粘腻。其次,脾胃湿热还可以导致患者口腔有异味,舌苔比较粘腻,还有口舌生疮等。最后,脾胃湿热往往还可能伴有皮色外露,出现面色的苍黄或者出现小便异常如尿赤等症状。
胃火大应该怎么办
胃火大的调理方法:一、少吃辛辣、煎炒、烧烤食物,少饮酒;二、保持愉快的心情,防止肝火犯胃;三、可以运用中药来治疗胃热,如白虎汤、大承气汤、泻心汤、玉女煎,另外临床常用的成药有黄连清胃丸、牛黄清胃丸、加味保和丸,根据不同症状的胃热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
语音时长 02:29

2018-09-29

59679次收听

胃火旺的症状有什么
胃火旺的症状:一、胃脘热盛,总是有饥饿感,同时伴有口苦、口臭、大便密结、舌苔厚腻、口渴的症状;二、具有上炎的作用,会有牙龈出血、肿痛,反酸水、烧心、吐酸水的表现;三、胃火旺下迫,出现大便臭秽、肛门灼热、小便黄的症状。
语音时长 02:38

2018-09-29

735235次收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