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低烧的原因 宝宝低烧怎么办
宝宝低烧指体温在37.3℃-38℃之间,常见原因包括感染、疫苗接种反应、环境因素等。处理方法需观察伴随症状,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就医。
1.感染因素
病毒或细菌感染是低烧常见原因。普通感冒、幼儿急疹、中耳炎等疾病初期可能仅表现为低烧。观察是否伴随咳嗽、流涕、耳部不适等症状。病毒感染通常3-5天自愈,细菌感染需抗生素治疗。持续低烧超过72小时应检查血常规。
2.疫苗接种反应
百白破、麻腮风等疫苗可能引起持续1-2天的低热。这种反应属于正常免疫应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即可。腋温超过38℃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剂量按体重计算。出现皮疹或嗜睡需及时就诊。
3.环境因素影响
穿衣过多、室温过高会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婴儿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完善,夏季易出现"捂热综合征"。保持室温22-24℃,穿着比成人少一件。使用温水擦浴降温时,避开酒精擦拭,选择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
4.其他生理原因
出牙期可能伴随37.5℃左右低热,通常不超过24小时。剧烈哭闹、进食后也可能出现短暂体温升高。记录体温变化曲线更有助于判断,建议使用电子体温计每日测量3次。
5.处理方案
物理降温首选温水擦浴,水温32-34℃为宜。保持每日饮水量达150ml/kg,母乳喂养增加喂哺频率。可服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中成药,西药选择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出现抽搐、拒食、尿量减少需急诊。
低烧是儿童常见症状,多数情况无需过度干预。保持冷静观察,记录症状变化比频繁测体温更重要。3个月以下婴儿出现发热必须立即就医,较大儿童持续低烧超过3天需完善检查排除隐匿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