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肝胆外科

肝功能检查怎么看

|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肝功能检查怎么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潘袁
潘袁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肝功能检查的关键在于理解检测指标的意义,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胆红素等,它们可以反映肝脏的健康状况。检查结果异常可能提示肝脏受损或功能障碍,需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分析具体原因。常见异常原因包括感染、药物、脂肪肝及酗酒等,处理需针对病因选择药物、饮食调节、戒酒等综合治疗。
1肝功能检查常见指标及意义:
肝功能检查的核心指标包括以下几类:
转氨酶ALT和AST:转氨酶升高常提示肝细胞损伤,ALT多与肝脏疾病相关,AST升高还可见于心肌损伤等。
胆红素:分为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异常可能与胆道梗阻或溶血有关,而直接胆红素升高多为胆汁分泌或排泄障碍。
白蛋白和总蛋白:白蛋白减少可能反映肝功能储备不足或营养不良。
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可提示胆管损伤、胆道疾病或肝内外胆汁淤积。
2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
感染:如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会导致ALT及AST显著升高,需通过病毒学检查确认是否感染并针对性治疗如抗病毒药物。
药物或毒素:长期使用对肝有毒性的药物如止痛药、抗生素或接触有毒化学物质会影响肝脏代谢功能,建议立即停药并征询医师更换药物。
代谢性疾病:如脂肪肝、糖尿病等,可能造成转氨酶轻度升高。对于脂肪肝,需控制饮食、减重和规律运动。
酗酒:过量饮酒会损伤肝细胞,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病,建议立即戒除酒精。
3经常被忽视的因素:
遗传因素:如遗传性胆汁淤积、肝豆状核变性等先天性疾病,可能也会引发指标异常,需要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胆道疾病:如胆结石或胆管炎,可能伴随直接胆红素升高和ALP、GGT异常。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可帮助明确诊断,并根据病变程度采取手术或内镜治疗。
检测结果异常时,不应单独依靠一次检查判断,需要动态监测和进一步综合分析,必要时进行肝脏影像学检查如B超、CT或肝穿刺活检以明确病因。
定期肝功能检查可尽早发现肝脏问题并预防其恶化。如果检查结果有明显异常,建议立即就医,根据医生建议完成后续的详细检查与针对治疗,保护肝脏健康至关重要。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胆管里面有结石怎么办

胆管有结石需要尽快明确病情,并通过适合的治疗方案进行处理,包括药物溶石、微创手术和生活干预等方式。具体治疗方式取决于结石的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适用于早期或细小的胆管结石。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熊去氧胆酸或鹅去氧胆酸,这些药物有助于溶解胆管内的部分胆固醇结石。药物治疗需长期坚持,并非所有类型的结石都适用,效果因人而异。 2、手术治疗:如果结石较大、症状严重或引发感染,手术是主要治疗选择。微创技术是目前的主流方向,比如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直接将结石取出;或者选择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清理胆管内的结石。如果手术无法完成,还可以选择传统开放手术。 3、日常生活干预:即使在治疗后,也必须注重预防再次形成结石的生活习惯。饮食上减少高脂、高胆固醇摄入,多摄入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如西兰花、菠菜等,也可以摄取适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如鱼类、坚果等。保持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戒酒也是降低胆管结石风险的重要手段。 胆管结石如果放任不管,可能导致胆管炎、黄疸以及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需引起重视。一旦发现症状,比如右上腹绞痛、黄疸等,应尽快到医院接受检查,如血液化验、超声波或CT等,明确诊断后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治疗中患者需严格遵医嘱,且治疗后应注重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以避免结石的复发。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