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腰椎骨折病人的搬运方法

|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问题描述:
腰椎骨折病人的搬运方法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姚伟
姚伟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副主任医师
腰椎骨折病人在搬运时,必须保持脊柱的中立位,避免脊柱扭曲或屈曲,以减少二次损伤风险,用硬质担架或脊柱板转移病人是最安全的搬运方式。以下将从准备、搬运技术与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详细阐述。
1准备工作
腰椎骨折病人搬运前需要先做好充分准备。建议事先检查病人的生命体征,确保病情稳定。如果患者疼痛剧烈,需提前固定患处。建议使用专业设备,如硬质担架或脊柱板,这将有效减少移动过程中对脊柱的压力。在搬运前至少需要三人配合,每人分别负责患者的头部、胸部与骨盆或下肢,确保动作同步。
2搬运技术
搬运过程中,务必保持腰椎区域的平稳。最常用的方法是“滚动搬运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有一个人稳住患者头部,防止颈椎及腰椎扭曲;
②两到三人分别抓住肩部、腰部及腿部,同时轻柔地将病人整体翻滚到侧卧位;
③在另一侧的救护人员迅速将脊柱板滑入病人背部;
④协同抬起,将病人平稳放置在硬担架上,全程确保脊柱处于中立位。
搬运完成后,可以用约束带将患者稳妥固定,避免途中发生偏移。
3注意事项
搬运过程中严格避免任何幅度的扭转或弯曲,以免造成骨折部位的二次损伤。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呼吸困难、异常疼痛等症状。如未配备专业设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建议使用木板、地毯或门板作为临时工具,确保搬运表面平整硬实。最终需尽快将病人送至医院,接受专业诊断与治疗。
搬运腰椎骨折病人需全程保持脊柱稳定,防止二次损伤。建议普通人遇到类似突发情况时,尽量寻求专业医疗救助,同时遵循操作规范,提高安全性。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劳累性腰痛与慢性腰肌劳损的区别

劳累性腰痛与慢性腰肌劳损的区别主要在于发病原因、症状持续时间和治疗方式。劳累性腰痛往往是短暂性因过度劳累引发的疼痛,而慢性腰肌劳损则是长时间不良姿势或过度劳累导致的慢性疾病。明确区分两者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1、发病原因的区别 劳累性腰痛的主要原因是短时间内腰部肌肉或韧带超负荷使用,例如重体力劳动、长时间维持单一动作姿势,或突然用力不当,诱发局部肌肉酸痛或僵硬感。而慢性腰肌劳损则常因长期反复的小损伤积累形成,主要诱因包括长期久坐、不良站姿、腰部负担过重或脊柱退行性改变。慢性劳损多与长期职业特点或不良生活习惯相关。 2、症状表现的差异 劳累性腰痛通常表现为腰部酸胀或疼痛感,但随着休息或活动减少可逐渐缓解,通常不伴其他全身症状。慢性腰肌劳损则表现为持续或间歇性的腰痛,疼痛可能加重于久坐、久站或疲劳后。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疼痛向臀部或腿部放射,以及局部压痛点明显的特点。 3、治疗及恢复方式不同 面对劳累性腰痛,卧床休息和局部热敷是有效的缓解方法。适当的按摩或通过非处方止痛药如布洛芬消除疼痛,也会快速恢复日常活动能力。而针对慢性腰肌劳损,治疗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综合管理方式,包括: 康复锻炼:普拉提、瑜伽或核心肌群训练有助于加强腰部肌肉力量; 物理治疗:如针灸、推拿、低频电刺激等有助改善血液循环; 药物治疗:必要情况下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局部封闭治疗缓解慢性疼痛。 4、预防策略的差异 预防劳累性腰痛的关键是避免腰部肌肉的瞬间超负荷,可以通过动作规范化、合理分配体力劳动量来实现。而对于慢性腰肌劳损,长久性的姿势纠正和劳逸结合尤为重要,比如定期更换坐姿、使用矫正坐垫、避免腰部长期受凉等。加强运动,尤其是核心肌力和柔韧性的训练,是预防慢性病灶形成的重要手段。 劳累性腰痛与慢性腰肌劳损的区别核心在于急性与慢性的本质不同。针对两种情况,既要根据病因实施多管齐下的对症治疗,又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避免病情反复,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医师获取进一步的诊断与治疗建议。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