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骨科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分型

| 1人回答 | 39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分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婷婷
李婷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可分为屈曲型和伸直型两大类,其中伸直型最为常见,需根据分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如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或手术治疗。
1、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肘关节骨折,其分型主要依据骨折的移位方向和程度。
伸直型骨折:约占骨折病例的90%-95%。肱骨远端向后移位,常由摔倒时手掌着地导致。
屈曲型骨折:较少见,肱骨远端向前移位,多因直接撞击肘后部引起。
根据移位程度的进一步分类适用于伸直型为主:
Ⅰ型:无移位或轻微移位。
Ⅱ型:骨折有移位,但后方骨皮质仍保持接触。
Ⅲ型:完全移位,无骨皮质接触,可能伴有血管或神经损伤。
2、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分型,治疗策略会有所不同,应根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和损伤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保守治疗:适用于Ⅰ型或轻微Ⅱ型骨折。医生多采用手法复位,并采用长臂石膏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期间需定期复查X光以监测骨折愈合情况。
手术治疗:严重移位的Ⅱ型或Ⅲ型骨折需要手术。常见方法包括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以确保骨折端对齐并稳定,术后需进一步石膏保护。
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骨折:需及时评估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必要时进行血管重建或神经探查修复,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3、康复与注意事项
手术或固定后,康复锻炼很重要,以恢复肘关节功能。
刚取下石膏或拆除克氏针时,适当进行肘关节的屈伸运动,循序渐进避免力度过大。
提供充足的钙、维生素D和高蛋白饮食,以促进骨折愈合。
定期复诊,监测骨骼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防止骨性愈合不良或畸形愈合。
肱骨髁上骨折的恢复和后续功能依赖于科学的治疗和康复管理。如果发现骨折,务必及时就诊,由骨科医生根据分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最佳恢复效果。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强直性脊椎炎怎么用药

强直性脊椎炎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根据病情和个人耐药性选择合适药物有助于控制炎症和减缓疾病进展。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非甾体抗炎药是强直性脊椎炎的一线用药,用于缓解疼痛、减轻炎症。例如常用的布洛芬、双氯芬酸和塞来昔布。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胃肠道副作用或者心血管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并定期监测。 2免疫抑制剂: 对于NSAIDs效果不佳或因副作用无法长期使用的患者,免疫抑制剂如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可考虑使用。它们可以减轻关节炎症,但作用较慢且需长期服用,同时需监控肝功能及血常规变化。 3生物制剂: 对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如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和白介素-17抑制剂如司库奇尤单抗是治疗强直性脊椎炎的突破。它们针对性强,能够显著降低炎症并改善生活质量,但价格较高,且需定期注射并在医生监控下使用。 药物以外,还需要关注生活方式调整和康复治疗,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有助于辅助控制病情。同时患者需定期复查病情,遵循医嘱调整疗法。 强直性脊椎炎的药物选择需结合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患者应重视早期干预和持续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