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服用阿司匹林常见问题(五)

| 1人回答 | 76次阅读

问题描述:
服用阿司匹林常见问题(五)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朱振国
朱振国 鹤岗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如果需要连用其他抗凝药物,首先应当评估联合抗凝治疗的必要性,阿司匹林联合抗凝药物治疗,可增加出血等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应该将阿司匹林和抗凝药物调整到最低的有效剂量,同时应注意预防和监测出血不良反应。胃肠道出血的高危人群可以预防性地给予抑酸药物,治疗期间严密监测出血,观察有无血便,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大便常规。最后如果患者漏服了阿司匹林,单次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已足以抑制体内出现现存的血小板活性,同时人体每天约有10%-15%的新生血小板,故需每天服用阿司匹林保证新生血小板功能受到抑制,因此偶尔一次忘记服用阿司匹林对于抗战作用的影响不大,然而若连续漏服,将会导致血栓风险的增加。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效果如何?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效果通常较为显著,通过移除颈动脉中的斑块来恢复血流,显著降低卒中风险,但具体效果因患者情况而异。术后加强药物管理、生活方式调整以及定期随访是确保长期疗效和降低复发风险的重要手段。 1、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目的与适应症: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针对颈动脉狭窄尤其是由动脉硬化引起患者的常见手术,适用于颈动脉狭窄超过50%-70%的症状性患者,以及狭窄超过70%且无症状的高危患者。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清除动脉内的硬化斑块,恢复正常动脉血流,从而降低因血管狭窄或斑块脱落造成脑卒中的风险,特别适用于近期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轻微中风的患者。 2、术后效果评估: 手术在减少卒中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但结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术后卒中风险:研究表明,符合适应症的患者接受手术后,未来卒中风险可降低65%以上,特别是症状性患者效果更明显。 血管畅通率:内膜剥脱术后,颈动脉的血流往往可恢复接近正常水平,这对于改善大脑供血、缓解缺血症状具有直接作用。 长期效果:大多数患者术后可维持良好血流多年,但仍需防止复发性狭窄。 3、术后配套管理建议: 为确保手术的长期效果,以下措施必不可少: 药物治疗:术后常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降脂药,以及严格控制血压的药物,以防止新的斑块形成。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推荐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加强规律有氧运动有助于血管健康。 定期随访:建议术后6个月内每3个月随访一次,包括颈动脉超声检查,用于监测术区通畅情况,防止再狭窄发生。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预防脑卒中方面的效果是明确而积极的,通过规范化管理和术后健康干预,可以显著提高生存质量。如有手术指征,应听从专科尽早治疗,以获得最佳的预后效果。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