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喉咙疼痛、发热和口腔黏膜溃疡,一般在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后可完全治愈。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适当护理和针对症状的对症处理。
1、形成原因
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柯萨奇病毒A组常见或肠道其他病毒。这种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受污染物品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而传播。儿童感染率较高,尤其是免疫力较弱或卫生习惯不佳者。
2、典型症状与就医指征
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可达39°C以上、喉咙剧烈疼痛、吞咽困难,以及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小溃疡,并可能伴随食欲下降、乏力。若体温持续不退或口腔疱疹数量多,应及时就医,以预防病情加重或继发感染。
3、治疗方法
抗病毒治疗:通常用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这是抑制病毒复制的有效方式。根据医生建议合理用药。
退热与止痛:对于发热患者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止痛药,但避免超剂量使用。
缓解局部不适:含漱抗菌液如淡盐水、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或喷洒口腔黏膜的抗菌喷剂能够缓解疼痛和控制局部炎症。
4、生活中的辅助护理技巧
注意饮食:避免太硬、太烫或刺激性食物,多进食清淡、容易吞咽的食物,如米粥、菜泥、温水等。
合理补水:保持水分充足,避免因发热导致脱水。
避免接触:患病期间尽量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但需要患者及家属在早期积极应对,正确用药并配合科学护理。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持续高热等并发症,应立即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治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和提高免疫力是预防其发生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