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茂静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宝宝发烧39.5℃属于高热状态,需要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并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还需了解可能的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1、物理降温与紧急处理
当宝宝发烧至39.5℃时,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缓解症状。用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腋下、手心和大腿根部,帮助散热,切勿使用冰敷或酒精擦拭,这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散热。如果宝宝因发烧不适或烦躁,可以选择适合儿童的退烧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但必须根据说明书的剂量喂服,并确保相隔时间不短于4-6小时。在退热处理同时,应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出汗情况以及体温的变化。
2、找出高热原因
宝宝高烧可能由以下几类原因引起:
感染性因素:如病毒性感冒、手足口病或细菌性感染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此类情况需要明确具体病因,轻度病毒感染可自行缓解,细菌感染则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
疫苗接种后的反应:部分宝宝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短暂的高热,此时需要对症降温并密切观察。
自身免疫反应或其他疾病因素:如川崎病、幼儿急疹等,需要结合医生检查进一步确诊。
3、日常护理与就医时机
在家护理期间,确保宝宝适量喝水,避免脱水。不要强迫进食,选择清淡流质食物。适当减少衣物,让宝宝保持凉爽通风的环境。如果宝宝出现以下状况需尽快就医:体温持续不降、精神萎靡或异常嗜睡、伴随皮疹、呕吐或抽搐等症状。
宝宝发烧39.5℃需高度重视,即便短期内通过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起效,也应尽快就医明确原因,对症治疗。家长在日常护理时应关注宝宝免疫力,注重均衡营养和合理作息,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