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晓冬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智齿如果引发疼痛、发炎、空间不足或牙齿排列问题,就需要拔除。一般评估是否拔牙会根据生长位置、是否影响邻牙健康以及患者的整体口腔状况。具体判断还需牙医通过口腔检查和影像学评估。
1. 智齿完全阻生或半阻生
智齿被牙龈或骨组织部分或完全覆盖,称为阻生智齿。这种情况下智齿容易造成牙周炎或局部感染,比如智齿周围出现红肿、疼痛、异味甚至溢脓。阻生智齿还可能导致邻牙根部损伤,引发其他牙齿和牙槽骨的病变。建议此类智齿尽早拔除,避免反复炎症和后续健康风险。
2. 智齿萌出空间不足
如果智齿萌出时没有足够的空间,会挤压临近牙齿,导致牙齿排列紊乱,加剧牙齿间隙问题,影响美观。还可能引起牙齿根部疼痛,甚至磨损其他牙齿。对于此类智齿,拔除既能减轻疼痛感受,也能避免牙齿继续错位。
3. 智齿龋坏或病变
由于智齿生长位置更靠后,清洁难度较大,极易堆积食物残渣,导致龋齿、智齿冠炎乃至牙髓炎。一旦发现智齿出现明显龋坏,尤其无法修复或修复难度较高时,应尽快拔除以免病变加重,波及其他牙齿。
4. 压迫神经或健康牙根
异常生长的智齿可能会压迫神经或推挤健康的邻牙根部,导致邻牙疼痛、松动甚至坏死。检查时发现智齿对周围牙齿造成严重影响,应尽早拔除以保护其他牙齿的稳定性。
5. 预防性拔除
对于智齿尚未引起疼痛但评估后发现隐患较大,例如可能引发压迫问题或牙齿移动,也可以选择性拔除。在正畸治疗或智齿位置异常时,拔除风险较高的非功能性智齿是预防问题的有效方法。
对于是否需要拔除智齿,每种情况因人而异,需根据症状、X光片及口腔检查综合判断。建议尽早咨询牙医,做好影像检查后决定最佳治疗策略,减少后续发作风险或潜在隐患。